我,做自己的英雄!

——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

文/都禹桥

第一次,为一部国漫爆哭!

 

如果说,《大圣归来》和《白蛇缘起》代表国漫崛起;

 

那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崛起”都小看它了。

 

我可以毫(bu)不(fu)客(ze)气(ren)地说:


它代表了如今国产动漫的最佳水平。

 

也让今后的国漫水准,有了自己的标杆——



哪吒之魔童降世

老实说一提起哪吒,我第一反应是老掉牙的IP,故事烂熟于心,毫无兴趣

 

但是,先导预告出来之后,马上从无感转为了期待。

 

因为这一部,实在是太颠覆我对于哪吒的固有印象了。

 

首先,人物形象就颠覆。

 

印象里的哪吒,双丸头、穿肚兜,男娃女相。

 

可这个哪吒,烟熏妆、小尖牙,邪典可怕。

他自称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小妖怪,人们见了他吓得到处逃命。

 

这还是那个上天他比天要高的少年英雄吗?

 

这明明是一个调皮捣蛋杀人放火的小恶魔啊!

因此,这个形象引起了很大争议,包括我隔壁的影嘤嘤同学,都曾明确表示过哪吒太丑,难以接受。

 

此外,龙王三太子敖丙也来了个180度的大翻身。

 

在美影厂动画《哪吒闹海》中,他还是个夜叉长相,爱吃小孩的恶霸;

这里摇身一变,成了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

老版敖丙和新版的形象一对比……啧啧啧这个看脸的社会。

 

哪吒的妈殷夫人,成了骂骂咧咧的新时代女性,吃鸡、刁蛮、喜欢自称“老娘”;

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更是成了操着一口川普的骑猪酒鬼……

 

乍一看觉得瞎胡闹,仔细一研究,还真有据可考。

 

比如太乙真人,还真就是四川人。

除了形象,人物关系也和以往大相径庭。

 

在这里,你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给人分门别类,善恶对立也不那么明显。

 

尤其哪吒和敖丙,从“剥皮抽筋”的不共戴天,成了惺惺相惜,亦敌亦友的西皮对手。

原著中的哪吒反抗父权、君权和神权。

 

而在这里,他反抗的只有一样:自己的命运


影片用了一个“混元珠”的概念。

 

太乙真人的师父元始天尊,将一体两面的混元珠分别炼成了灵珠和魔丸

 

由于申公豹从中作梗,魔丸进入了哪吒体内。

 

这意味着,哪吒注定会成为一个混世魔王。

 

更狠的是,天尊早已对魔丸施了天劫咒,三年之后,它将被天雷摧毁。

 

也就是说三年后,哪吒注定中天雷而死,且无解。

两个注定,给故事蒙上了一层宿命的悲剧色彩。

 

一个鲜活的美……不,丑强惨的形象就出来了。

然而,人设背景的颠覆仅仅是外壳,电影真正的内核,还是传承。

 

不像有些人说的“模仿好莱坞的流水线作品”,哪吒的本质,还是一个中国故事。

 

片中的亭台楼阁、莲花意象、还有踢毽子游戏等,细节之处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

 

而其中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了。

图中的虚幻仙境,可以通过画笔进行无限变化。

 

画中的世界简直天马行空,想象力爆棚,令人震撼。

 

尤其是几人抢夺画笔的那一段,设计过的长镜头一气呵成,看得人心跳加速,酣畅淋漓。

而在这些传统文化的包裹下,脱胎于《封神演义》的《哪吒》的故事内核,也没有改变。

 

比如关键事件“水淹陈塘关”,在片中被打碎重构。

 

既和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截然不同,又能自圆其说,并且保证人物行为合理,故事完整流畅。

 

在所有IP改编作品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说是寥寥无几。

此外,影片第一次在哪吒和父亲李靖的父子关系上进行了改编。

 

片中的李靖,可以说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话不多,沉默,看似冷酷。

 

然而,直到真相揭晓的那一刻,你才发现他父爱如山。

 

他代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父亲形象。

 

同时也贡献了片中最大的泪点。

电影还展现出一种中式矛盾

 

人、妖、仙三大阵营,互不理解。

 

人们都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妖人势不两立”,这恰恰也点明了主题: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所以,即便申公豹修炼千年,比谁都努力,就因为自己是豹子精,而不受师父待见。

 

敖丙即便舍身拯救了万千百姓,也还是会因龙族身份,被那些他救过命的人当成妖怪。

 

而哪吒,更是从出生开始,就因为宿命饱受误解。

但他与申公豹和敖丙不同的是,他不认命。

 

哪吒本身,是典型的中国式英雄,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悲壮。

 

他虽然一出世就是魔童,背负天劫的宿命,但他“命运由我不由天”的独立精神并没有改变。

 

他生来,就是个孤胆英雄。

 

他说: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

 

他说: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他用一己之躯,试图去打破那两个注定。

 

向死而生,永不回头。

 

“去你个鸟命!”

 

毕竟哪吒的命,就是不认命。

电影最后,看到哪吒三头六臂,对抗命运;巨大的莲花云朵,出现在天空的时候,我热泪盈眶

 

不仅是为剧情而哭,更是因为能看到这样的国漫而激动。

 

一直以来,中国古典神话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

 

但对于经典的不断重复,往往只有消耗,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动漫也好,剧集也好,很多情况下一直在跑偏。

 

再现经典,难道就是完全照搬吗?

 

当然不是,那不是尊重原著,只是懒。

 

反过来说,创新改变就是瞎说八道吗?

 

当然更不是了,我们想看到的,是基于原著的情况下,能够展现出的更有创造力的东西。

这并不容易。

 

但我们一直在走。

在贯彻的前提下颠覆、走心的剧本打磨、合理化的思路和脑洞……

 

如果这些都能做到,我们还怕不能崛起吗?!

《哪吒》片尾的彩蛋之一,是《姜子牙:一战封神》片段。

 

不难看出,主创们的“野心”显然不只在“崛起”上。

 

他们已经开始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封神宇宙”。

 

只希望,每一部,都能扎实地做好。

 

这才是不输任何人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属于我们的国漫之光。

 

如若至此,未来可期。

 

为这样的未来,眼含热泪,燃烧热血又何妨呢!

责任编辑:热海 jiangnan@wufazhuce.com

作者


都禹桥
都禹桥  
一个App编辑。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