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常常带有着鲜明的反思特征,这其实与这个国家民族经历过的东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他们的内容往往扎根于纳粹历史时期,来不断拷问整个日耳曼民族与社会之间存在的深刻问题。
由于这样的原因,也引申出两大主流电影:政治反思片和战争反思片。既有经典类《帝国的毁灭》《再见列宁》,也有近年来的脑洞神片《希特勒回来了》。无论现在还是过去,它们都洋溢着智慧的光芒。而说起2006年上映的《窃听风暴》则更是如此,它不但具备了德国主流电影的基本优点,我们更能在这样极端的故事里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1984年的东德,正如乔治·奥威尔笔下的反乌托邦社会一样,阴云密布让人喘不过气,到处充斥着监听,而在这冰冷的国家系统中,由乌尔里希饰演的特工维斯曼,仿佛是暗黑森林里冷静的猎手,内心波澜壮阔表面波澜不惊,拥有优秀秘密警察的全部特点,也深受“老大哥”们的信任。白天他也担任秘密警察学校的特殊技术导师。他平日里审讯“作家犯人”的录音成了最好的课堂教材,心细如发的他把自己每一秒的审讯动机都教给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能跟自己一样优秀,成为冷酷的猎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心慈手软提出问题的学生,他也会默默留意,在这样的学生名字后面做标记,毕竟这样的小孩在未来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便是1984年的东德,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暖,人性在冰冷的机器面前变得毫无温度可言。正如片中所说“公开化无处不在”。当时的东德,有一百万个秘密警察和两百万的告密者,他们的目地就是为了要了解你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时刻注视着你是否有任何政治不正确的举动。
这其实也是维斯曼在晚上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被安排监听一位号称“东德灵魂工程师”的著名作家德莱曼,这位作家的妻子是当时东德著名的话剧演员。在外人看来,两人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他们创造符合当时东德意识形态的艺术来换取安全的生活,但即便如此,当局依然没有放过这个家庭,并将德莱曼列为危险分子之一。因为,作家这个职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夜夜监听的维斯曼成了最了解这对夫妇生活的人,他们的私密谈话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当他看见作家妻子克里斯蒂娜那充满人性光辉的表演时,维斯曼被深深震撼了。这不同于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单纯喜爱,而是一个深受体制化洗脑的人在面对真善美时,对自己曾相信的一切产生的动摇。这是一个匮乏的灵魂被点亮的时刻,也是自我意识开始苏醒的瞬间。
当特工维斯曼发现克里斯蒂娜被拥有绝对权力的东德文化部长潜规则时,他个人理念和价值观也随之松动,他装成路人甲巧遇克里斯蒂娜,并告诉她,“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但克里斯蒂娜没有说什么,表情消融在了白烟之中。
就像克里斯蒂娜对自己的作家丈夫德莱曼说的:“任凭你再有才华和理念,当你面对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可以瞬间让你毁灭,从此消失。”
在当时的东德,尤其是艺术家团体,不愿低头而惨遭迫害的作家接二连三地出事,并且东德逐年攀升的自杀率也说明东德整个反乌托邦式的高压是邪恶的,但由于消息的封锁,西德的人并不知道东德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因此作家德莱曼决定写一篇带有文学性的文章来揭露关于东德社会的真相,毕竟小说是生活的真实,不是真实的生活。
他并准备将文章发表在西德的媒体上,这样的行为相当冒险,一旦被发现,不仅自己会被捕,还会牵连别人。但他依然决心要做。他同几个作家朋友以讨论话剧的名义,偷偷在家里写有关东德真相的小说。德莱曼以为,自己在外面表现出的形象足够政治正确,因此觉得自己家不会被监控,于是他将朋友都叫到家里商量,并用一台私人打字机进行创作。
这一切,都被默默监听的维斯曼知道了,但这名为“勇者行动”的计划在维斯曼面前早已变形。他不想让这位有良心的作家被捕,于是每天默默支开下属,帮助作家掩盖真相。不知不觉之中,这位特工在心理上,已经和作家站在一起了。
后来文章在西德顺利发表,并引起了轩然大波,电视上轮番播放着东德真实发生的一切,在几位作家拿着啤酒为胜利欢呼时,当局大怒并通过文章的字号与间距判断出打字机的型号,通过层层筛查终于锁定了德莱曼,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也被控制住反复审讯,维斯曼也开始被当局怀疑,当局故意派他去调查这个案子,实则是试探。
最后关头,他从克里斯蒂娜口中审出了打字机藏着的地点,却并没有上报,而是悄悄将打字机从作家的家里转移了出来。
一个本来监视作家夫妇的特工,最终替他们销毁了证据。
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因为觉得自己出卖了丈夫,克里斯蒂娜一时间无法控制,跑出家门,却意外出了车祸。作家则以为妻子保守了秘密,自己才幸免于难。而当局更是扑了个空。很快,他们就怀疑到维斯曼的身上。虽然没有证据,还是将维斯曼革职了。他也因此从一名最优秀的特工变成了一个拆信工。
随着真相的曝光,柏林墙被推倒,东德也消失了。可文化部长依旧是文化部长,而那位善良的秘密警察维斯曼,依旧做着枯燥的拆信工作。多年之后作家在一个话剧院里再次遇到文化部长,好奇使然,他问为什么只有自己没被监听。文化部长看起来仍旧过得不错,并谈笑风生地告诉他:“别天真了,我们连你满足不了克里斯蒂娜这件事都知道。”
德莱曼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妻子出卖了自己。而一直在暗中帮助自己的,是那个秘密警察维斯曼。
他找到维斯曼的工作单位,本来想上前说点什么,但他没有过去,而是回到家将这一切写成了一本小说。他们作为整个历史标记中的小人物,本来处在敌对的立场,却都因为相似的自我救赎而在人性光芒里打捞着彼此。
在影片的最后,维斯曼一个人拉着信箱走在街上。他的背开始驼了,看起来也不再像当初那样精明强干。但当他看见德莱曼的新书宣传时,还是走进去买了一本。书的第一页写着,“这本小说,谨献给HGWXX/7,送上最诚挚的感激。”HGWXX/7,就是维斯曼做秘密特工时的编号。
此时,整部影片进入了最为高潮的阶段,灵魂在此刻升华,两个男人在书中相见,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为彼此弹奏了一首最棒的奏鸣曲。
可电影终归是电影,在真实的历史中,像维斯曼这样良心发现的特工一个都没有过。在人性被极端压制的社会环境中,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机会觉醒,进而完成自我救赎。但导演却以这样的方式,给了观众每个人内心的一种选择,一个向左向右的机会。
只要心中保留火种,无论环境变得如何,我们总有一天能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