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为什么要拍《比利·林恩》?

——关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文/壹毛镜


“我时常觉得 24 格应该是天堂的一个栏杆,你超过那个栏杆好像出了天堂一样”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以一秒钟24帧的规格拍摄的。戈达尔说过,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回顾整个电影史,好像还真的没有人真的去质疑这件事。

但是李安似乎并不信这个邪,从尝试拍摄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来,他就开始不满这个雷打不动的设定,同时也唤起了他对数字电影更大的好奇心。他想要让人与电影的关系,体验电影的方式产生更多的可能。

“24格并不是真的好,并没有什么道理,只是更便宜而已,爱迪生发明电影的时候都是七十几格!”(24帧是在有声电影发明时确立的,要将声画同时录到胶片上,至少24帧每秒的格式才能保持声音较高的清晰度)但李安想要的并不是循序渐进,逐步的升级,他要的是直接跳级,狂飙突进!
 
之前彼得·杰克逊在拍摄《霍比特人》时用了48帧,后来视觉特效师Douglas Trumbull做过60帧的实验。有一年多的时间李安都在纠结要不要用60帧,因为一旦超过60帧,电影就开始不太像我们习惯的样子,不仅是我们的观感,连电影语言都在跟着在变。

在开机的前几周,他决定用120帧,3D,4K来拍摄《比利·林恩》,这个规格几乎一连跳了十五到二十年。当然,在这部电影开拍的时候,硬件和技术都在面临很大的阻力。

拍摄中剧组都只能用美国国防部看战斗机模拟的工业用放映机来观看60帧的回放。由于存储容量的限制,他们甚至一次不能拍很多条,实拍前要经过严密充分的排演才能上阵。

“我并不是想把天堂的篱笆拆掉,只是想把篱笆往外扩张一点”。120帧的概念不是随便来的,120帧被认为是数字电影更接近人眼的方式,虽然刚开始可能会因为感官变的更加尖锐而产生不适,但是当这种不适感消除之后,就会是一种新的“24画格”。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甚至2D到3D再到IMAX,现在是从24帧到120帧,电影技术每次经历的重大变革,都将会重新定义电影的审美体系和观众的感官体验。那么这部历史上第一部以120帧拍摄的电影,无疑是一个新电影维度的入口。李安说:“我现在用的最高规格,到将来可能只是最低要求了。”

“我没有疯,我只是想将观众带回电影院”

那么120帧,3D,4K到底是怎样一种高级而非凡的体验?
 
据说在纽约首映的时候,当大银幕出现第一个镜头,比利·林恩伸手去拿床边的手机的时候,全场不由自主发出惊呼。
 
国外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hyper real”,我们说“这太尼玛逼真了。”

我们甚至可以看清银幕上人脸上的毛孔和绒毛,瞳孔里的血丝和嘴角细微的颤动,因为害羞而发红的脸。所以片中所有的演员都被要求不带装上镜,因为没有人想在银幕上看到粉底的颗粒和假睫毛。

absolutely,镜头贴近一张张全素颜的脸,这带来的是更丰富细腻、更真实饱满的情绪,更多样的层次,一个眼神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泪崩。

在伊拉克战场上,我们更像一个亲临者。画面剔除了低帧率3D电影通常会发生的闪烁和虚影,剔除了战争场面那种常有的模糊不清一片慌乱的状况,而是一反常态的平稳,一反常态的清晰。战壕肉搏戏你们自己去看,横飞的子弹,炮灰什么的,你可以感觉到那种恐惧,连呼吸声都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银幕上的。

我们终于可以像真实看到那样去参与电影,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以往搬个凳子坐在一边看的第三人称。

从技术角度来说,120帧代表更加的平稳流畅,人眼几乎觉察不出任何的闪烁和颤动。3D代表更接近真实的景深,更有代入感的空间距离,更有身临其境的幻觉。4K代表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高锐度,将是我们平常看到的1080p的4倍。

这个组合的化学反应在于,可以直接让银幕直接消隐。2D电影就像墙上的一幅画,3D电影则让观众透过一扇窗看世界,那么高帧率就是直接把这个窗户上的玻璃拿掉。仿佛眼前没有屏幕了,所有人都被硬生生拉入电影场景了里,一切毫发毕现。我们跟着角色去体验他的遭遇,他的一举一动,内心微妙的变化,一切如此的亲密。

不同于其他技术型导演用大场面打造奇幻的虚拟世界,李安则是要用高科技营造最细微、亲密的真实幻境。总之,这是一种非常充足的、写实的美感。
 
出品方索尼称其为“沉浸式技术”,国内很多人说这是“未来电影”
 
安叔一直都觉得,很多人聚在一起看,一起体验一个东西,是一种很必要的沟通方式,是摸到人心真相很重要的一个活动。

所以未来的电影一定要超前发展,不断地推出新的体验模式。现在要把观众拉到电影院不容易,安叔说,但我很相信电影院这回事,真的很希望将观众带回电影院呀。

“我这个人,相信电影比相信人生还多”

在前几天在和冯小刚的对谈中,安叔表示不做导演,就只能回家烧菜和被太太骂。

作为一名谦逊温和的工作狂,李安通常都是在工作的时候才能找到安全感。比如说前段时间休假去跟太太爬山,就一不小心摔了跟头。(跟他比起来我们真是闲的发慌(´・_・`)
 
据说自幼生性胆怯的安叔,在成为导演之后,似乎有那么一点叛逆,更喜欢主观地去介入的感觉。

比如这次,他就打算改变一下电影史好了。当然安叔的初衷其实在于抛砖引玉,我来打破既有的规范和框架,更新电影的技术和语法,你们跟上就好。这一举动无疑带有强烈的紧迫和使命感。

电影是一个去体验的东西,在乎人怎么跟它去呼吸、去沟通。

《比利·林恩》讲述的正好是关于一个男孩成长的故事,他如何逐渐地理解他的生命,然后做出怎样的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非常共通的东西。
 
而安叔做了这个选择,尽管知道他电影出来后可能会被打的很惨,但“不喜欢这个电影没关系,你们可以骂我,不要去骂这个技术,技术是无辜的。”

他还说,就像like a virgin那首歌唱的,希望每次都是第一次。

en,为一丝不苟,真诚可爱的安叔鼓掌!
 
那么在这部巨作上映之前,我们还是先给大家解答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
 
国内影院放映的好几十个版本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底有什么区别和应该怎样选择呢?
 
120帧,3D,4K 最高制式,俗称顶配。全新的视听感受,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全球仅5家影院支持此种规格。国内的话,就只有北京博纳影城悠唐店2号厅和上海影城1厅。其中上海影城的4K厅最大,拥有1118个座位,使用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系统,效果无与伦比。安叔看过都说好,早知道来上海做首映了!
 
120帧,3D,2K Dolby Vision “杜比视界”新影院,即万达此前宣传的120帧影厅,全国就6家影院,北京、长春、重庆、济南、大连、南京。高反差,色彩鲜明漂亮,但不及4K的锐度,亮度也有所区别(4K版本的亮度是28fl,杜比厅据说最高只能达到16fl,60帧版本则是6fl的亮度,大家感受一哈~)
 
60帧,3D,2K 这个版本将由全国1800多家Real D影厅和67家中国巨幕厅联袂呈现,是一个完美的组合,非常的好看、流畅、温和,更贴近以往观看电影的习惯。
 
24帧,3D 作为普通版本,主要是看情节和角色,可以放心大胆地欣赏这个动人的故事。那看这个版本是不是会漏掉什么东西呢?其实这个版本是将5帧合并为1帧,速率减少,内容不少哦。

大家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版本观看~

另外这不是自来水,希望旁友们有条件的都去看一遍最高制式,再看一遍普通版,就能发现其中奥秘啦 :-) 注意,你正在亲眼目睹新电影的诞生!

 

(责任编辑:壹毛镜)

作者


壹毛镜
壹毛镜  
NO,THANK YOU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