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自杀俱乐部

——关于《纪子的餐桌》

文/苏宝庭

日本电影的风格经常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是极致的朴素温和,小津、是枝裕和等为代表的生活流。一种是超乎想象的浓烈,天马行空的热血日漫、畸形扭曲的日式恐怖片等。

出生于1961年,17岁便开始写暗黑系现代诗的园子温导演,便是邪典气质日式恐怖片的代表人物。或者,更准确地说,园子温的电影应该叫做“日式生活流恐怖片”。

日常生活场景是他电影里恐怖元素的主要来源,毕竟真实生活永远比神魔鬼怪来得阴森恐怖。

园子温曾经公开表示过,讨厌小津安二郎、讨厌白开水一样的电影。作为一个电影人,他几乎只看恐怖片和情色片,对其它类型的电影兴趣寥寥。他致力于呈现平静生活之下的暗流涌动,他认为撕裂虚假的美好,才能真正接纳生活的阴暗面。

今天推荐的这部《纪子的餐桌》便是典型的“园子温生活流恐怖片。据说,导演年轻时经常只身一人在东京的街道上、轻轨车站、郊外的小路上游荡,遇见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物,于是拍了这部电影。

17岁的少女纪子与父母、妹妹生活在海边小镇丰田。父亲彻三是当地小报的主编,每天的工作是拿着相机到田间地头,报道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新闻,“野鹿毁坏稻田”、“今天的天气真好”。母亲是家庭主妇,沉默寡言喜欢在院子里画一家人的合照。妹妹优香表面性情爽朗,内心孤僻。

在父亲彻三眼里,丰田的蓝天、海洋、农田、高山,一家人平静祥和的生活,象征着一种“和平”秩序。而对于纪子来说,这样的生活更像是一种囚禁。

父亲喜欢的家庭活动,是全家人到仙人掌公园里游玩、拍照留念。镜头里的纪子总是一脸不情愿。她看着假沙漠里的仙人掌,对它们说:“我是困在荒野的少女,我想和全国少女聊天,所以我想一直上网。”

为了这个“想要一直上网”的愿望,纪子成为学校报社的记者,每天印刷出一叠“希望老师延长学生在学校机房电脑上网时间”的请愿书。每天打了鸡血一样飞奔着发放请愿书、下课追着老师求情。

纪子觉得自己这样的行为也算得上是对父亲无聊的记者工作的一种反抗。可她内心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想去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不知道去哪里。”

纪子经常会因为“去东京还是留在本地上大学”的事情,跟父亲在餐桌前对峙着。父亲滔滔不绝地说教着,纪子只是盯着烟灰缸的橘子皮。这让她想起了一个叫橘子的小学同学。

一天,纪子和妹妹优香在放学路上偶遇了橘子。橘子穿着闪闪的粉红套装,开心地大笑着,她辍学后成了一名妓女。纪子看着她大笑着开心的样子,觉得作为女人,橘子是真的在活。之后,纪子便开始逃课去看写给成年女人的书,她觉得这是成为“成年人”的方式。

纪子对老师的死缠烂打得到了成果,她获得了更长的上网时间。在一个名为“废墟”的聊天室里,她认识了一个东京的网友“上野站54号”,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网友。

她像是隔着玻璃窗对着海的那边,对许多人说:“你好啊”。

在一个停电的夜晚,纪子突然下定决心收拾好行李,飞快地从家里逃离。她和“上野站54号”约好在上野站54号见面。网友的名字叫久美子,出生在上野站54号的储物柜里,她的工作是“家庭出租”。接受客人的要求,扮成他们的家人,和他们一起共度时光。

纪子将名字改为光子,跟着久美子扮演一个又一个的角色。独居老婆婆的孙女、痛恨妻子的职员、丧偶男子离家出走的女儿,在不断的角色扮演之中,纪子逐渐变成了光子。

她的出走,让这个看似平静的家一点点崩塌。不久后,妹妹优香也来东京找到她,优香变成了优子。

新闻报纸上不断循环着“54个东京少女手拉手跳向飞驰而来的列车”的报导。

父亲辞去工作,开始疯狂地调查与“自杀俱乐部”有关的信息、两个女儿的踪迹。母亲最终在一个雨夜不堪心理重负,自杀身亡。

父亲最后来到东京,委托朋友雇佣久美子,提供出租家庭。久美子扮演朋友的妻子,光子、优子扮演两个女儿。父亲找到跟在丰田的家格局一样的房子,并将家里的一切都运了过来,将东京的出租屋改造得跟家里一模一样。

父亲提前躲到了衣柜里。“母女三人”回到家里之后,光子和优子对似曾相识的一切感到恍惚,随后一家四口便开始温馨地闲话家常。

朋友将久美子支出去买肉,父亲得以从衣柜里出来。而光子和优子却完全陷进自己的角色扮演,对着父亲大叫着:“叔叔,叔叔,我是光子啊!”父亲掏出口袋里妻子自杀用的那把刀,对着空气挥舞砍杀。两个女儿在角落瑟瑟发抖。

她们如愿成为了另一个人,但另一种人生是另一种恐怖。

久美子回来后,出租家庭公司的人也赶到。父亲用那把刀杀死公司的人,血溅满墙壁,“一家四口”围在一起哭泣。优子哭着乞求着,在我看来,你们都像狮子。让我们都做兔子吧,让我们做回兔子,可以吗?我想延长这次“出租时光”。

电影里,所有寻求出租家庭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重新开始。

随后,一家人终于“重新开始“,他们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地吃着寿喜锅、喝茶、轮流去泡澡,然后熄灯睡觉。日常且幸福的一个夜晚,如同今后都会一直有的许多夜晚。

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之中,画面闪现着,出租家庭公司职员对着父亲说:“没有自杀俱乐部。世界就是个自杀俱乐部,自杀人数远多于我们的圈子。”


责任编辑:卫天成 weitiancheng@wufazhuce.com

作者


苏宝庭
苏宝庭  @Lasse-Soo
一个路人。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