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花样年华》

文/霈斗娜

2018年6月8日下午2点25分,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去世,享年一百岁。

刘以鬯是香港纯文学的开拓者,更是大导演王家卫的灵感来源。王家卫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于刘以鬯作品的喜爱,他的不少电影也是受到了刘老的启发而拍摄,比如《花样年华》

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花样年华》那样,可以把“暧昧”二字拍得这么有味道。

举手投足,来言去语,灯明灯暗,人聚人散,皆是情戏。

只看得到周慕云深陷的眼眶,偶尔上挑的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而苏丽珍肩膀微微左倾,曼妙身姿被旗袍紧紧包裹着。

苏丽珍和周慕云,就像在跳探戈的两人。彼此之间相互试探,一进一退之间,情欲呼之欲出,却又戛然而止。好像什么都发生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花样年华》王家卫导演的第七部电影,背景依然是六十年代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跟贸易公司秘书苏丽珍本是互不相识的邻居,他们两家在同一天搬进了一个上海人聚居的公寓,并且还在同一楼层。

但忽然有天,两人都发现,他们的另一半背着他们发生了婚外情。于是两个受伤的人为了弄清楚为什么彼此伴侣出轨的原因,而开始互相见面、互相倾诉。

曾有传言,开拍前王家卫本来打算让梁朝伟和张曼玉分饰片中的所有角色,因为他们事实上都是周慕云和苏丽珍的分身。

周慕云的好友阿炳,就是他心里所向往的无拘无束的自己,可以放肆地爱,不在乎公序良俗。而苏丽珍的房东孙太太,则是她内心一直受束于道德,对越界喊停的人。

我们再来看那从未露面的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又何尝不是他们那冲破禁忌的另一面?只不过苏丽珍的一句:“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本能地拒绝了这种可能。

可是,有些事情却是藏不住的。

在电影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多次进行角色扮演,他们想弄清楚自己的另一半,是如何开始偷情的,是如何享受热恋的,又是如何对自己坦白的?

原本两个人都以为,这样的一种见面本没有什么,清白得很。但是渐渐地,同病相怜的俩人不知不觉渐生情愫。

频繁的相见,发现彼此竟有许多共同点,于是两颗寂寞的心越靠越近了。而他们的假想,也几乎在他们身上重演了一遍。就像周慕云说的:“我以为我不会像他们那样,原来会的。”

周慕云从报馆辞了职,在宾馆里包了门牌号为2046的房间,专心地写武侠小说。他给苏丽珍打电话,要她去找他。

苏丽珍很快就赶到了宾馆,但却在楼梯跟走廊间徘徊不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苏丽珍敲响了2046号房间的门。

苏丽珍说:“我没想过你真的会喜欢我。”

“我也没想过。以前只是想知道他们怎么开始,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我原以为我心里没什么,但是我现在开始担心你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来,最好是别回来。”周慕云坦白道。

理智和情感,在内心产生了纠缠。

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勇气越过那条线。为了逃避这份注定无果的情感,周慕云决定离开香港,远走他乡。离开香港之前,周慕云给苏丽珍打了一个电话: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这也许是周慕云临走前最勇敢赤裸的告白,而电话那端却是长久的沉默。

可惜他终究是没有得到答复。他以为苏丽珍拒绝了,而苏丽珍又也许是默许了呢?在这暧昧而犹豫的情愫里,有些话,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答复。

“从前的人,如果心里有了秘密,就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对着树洞说出全部的秘密,再用泥巴把树洞封起来。”

这是周慕云告诉朋友的。多年之后,他没有走出这段感情。他去了柬埔寨的吴哥窟,找到了一个石洞。

这洞很小,小到只能放的进一根手指。可是这个洞也很大,大到足够存放周慕云心底与苏丽珍有关的秘密。

他对着残墙上的洞,吐露了心中的秘密,然后将往事尘封。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想爱不敢爱,想爱不能爱。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遗憾存在。

王家卫非常擅长在恰当的时刻,给情绪制造一些呼吸感。最后的结尾,就像一首歌的间奏。人消失了,词也消失了,只有情绪还延续着,你可以在此时充分地沉浸,暗自地回想和品味,然后静静等待后面的事发生。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作者


霈斗娜
霈斗娜  
太极拳选手。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