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关于《养家之人》

文/一颗奶豆

女权似乎是这届奥斯卡的热门话题。

获得提名的《伯德小姐》、《三块广告牌》、《我,花样女王》讲的都是类似的母题。

但在这届奥斯卡的提名名单里,我有一部非常感兴趣的动画片——《养家之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回闪《我在伊朗长大》。

这是一部爱尔兰动画,但故事的背景确是连年战乱的阿富汗。

这个平均每天有68人死亡或受伤,去年一年内累计发生了2050起袭击的国家。

影片是由著名作家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的加拿大同名获奖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片,斩获了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项。

同时,这部影片还入选了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动画片单元,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如果有时间,一定不要错过这部故事不输《寻梦环游记》的动画片。

故事的主人公叫帕尔瓦娜,是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

她生活在混乱的阿富汗,父亲因为爆炸失去了一条腿,家里有母亲、姐姐和年幼的弟弟。

虽然是女孩子,但由于爸爸是老师,帕尔瓦娜的受教育程度很好。

她和父亲依靠在市场贩卖杂货和代读代写书信养活一家五口。

她喜欢看书,喜欢给家人讲故事,这是他们短暂逃离人生困境、摆脱烦恼的方式。

“明天会好起来的。”妈妈总是这样说。

但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这对父女俩在街上摆摊的时候,意外遇上了父亲以前的学生——现在是一个塔利班分子。

这个男孩公报私仇,想强迫帕尔瓦娜嫁给他不成,于是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带人来到帕尔瓦娜的家里带走了她的父亲。

在阿富汗,女人的地位极低,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工作,成年女人甚至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能戴着厚厚的“波卡”。

按照阿富汗当时的规定,女性在没有男性陪伴的情况下是不得单独外出的。被巡逻兵看到,轻则挨打,重则被抓进监狱。

现在帕尔瓦娜的父亲被抓,家里一下陷入困境。

想要去监狱解救父亲的帕尔瓦娜母女在半路上遇到了巡逻兵,母亲被狠狠地打了一顿,对方还撕碎了父亲的照片。

营救行动失败以后,帕尔瓦娜独自一人上街采买食物。老板看到帕尔瓦娜是独自一人,身边没有男性陪同,根本不敢卖给她。接连碰壁以后她还意外又被塔利班少年发现了,在逃亡中,帕尔瓦娜不慎丢掉了背包——那里面装着用来买食物的钱。

心灰意冷的帕尔瓦娜回到家,看到家中的老弱妇孺,决定要养起这个家。

于是她剪掉了一头长发,穿上了哥哥的衣服,伪装成一个小男孩。

只有这样,她才能独自出门购物打水、工作赚钱。

整个剧情线从这个节点发生了转折。

在之前的部分里,帕尔瓦娜一直是个小姑娘。她会因为家人要卖掉她喜欢的新裙子而赌气,会和姐姐拌嘴争论“你不洗头就不会用这么多水了”。

她整天喊着要长大,拒绝讲故事——因为那是小孩子才做的事。

但当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砸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是惊慌失措的。

一开始她是不解的,于是她急着向这个世界问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女生就不能单独出门,为什么到了年纪就必须嫁人,为什么塔利班少年可以平白无故抓人,为什么这个社会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但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所以她必须崛起,以一种更为强烈的方式隐忍地反抗。

既然性别带给她的全是糟糕的体验,她愿意放弃做女生。

反正也没什么好的。

转折点以后的帕尔瓦娜遇到了两个对她而言意义重大的人。

一个是她以前的同学肖希娅,现在和她一样女扮男装。

她们是战友。

拥有相同秘密的两个女生有了并肩作战的勇气。

她们结伴打工,卸货,装沙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肖希娅说,她的愿望是可以有一天离开这里,去一个有海的地方,在月光下看潮汐。

那个地方没有令她讨厌的父亲,没有不合理的性别不公,那里很美,她邀请帕尔瓦娜和她一起去。

帕尔瓦娜自然是开心的,但她还有另一个使命要完成——她必须从监狱里救出父亲。

于是肖希娅告诉她,可以攒钱,贿赂监狱的守卫,有钱一定能行。

帕尔瓦娜急忙把那条新裙子卖了就跑到监狱门口,不但没成功,还被守卫揍了一顿。

灰心丧气地帕尔瓦娜去市场卖货,意外碰到了第二个人。

一个异邦大叔。

他要帕尔瓦娜读信给他听,信上说,大叔的女儿因为意外死去,要他节哀顺变。

失魂落魄的大叔走了,连信都忘了拿。

大叔是个善良的人。

一来一往读信回信的过程中就和帕尔瓦娜成了朋友。帕尔瓦娜求他想办法救救监狱里无辜的父亲,他说要帕尔瓦娜下周三去监狱找他的侄子。

就在事情越来越好的时候,母亲却打算把姐姐远嫁到表亲那里,祈求对方带她们逃离这里。

帕尔瓦娜很激动,认为母亲要抛下父亲,她不允许这件事发生,执意要等到下周三见到父亲再走。

可就在她出去找父亲的时候,表亲那里有人来接,强行带走了母亲、弟弟和姐姐。

整部电影使用双线索的叙述手法。

一个是主角帕尔瓦娜的营救父亲行动。

另外一个是帕尔瓦娜讲给家人的故事。

在那个故事里,男主角苏莱曼是个英雄。他独自一人上路,发誓要从邪恶的象王那里拿回被抢走的种子,让村民在明年春天能够按时播种。

故事里的小男孩历经千辛万苦,拿到了能打败象王的两件宝物,但还缺一样。

苏莱曼是帕尔瓦娜死去哥哥的名字,也是她自己在故事里的镜像。

在故事的最后,苏莱曼用前两件宝物镜子和渔网打败了象王的爪们,发怒的象王赤红着眼睛从山顶冲向两手空空的他。

就在此刻,帕尔瓦娜朝苏莱曼大喊:“用你的故事让他平静下来,讲给他听。”

现实和故事在这一刻奇妙地汇合在了一起。

苏莱曼很小的时候,在大街上捡回了一个“玩具”,结果那个东西是个炸弹,他被炸死了。

这就是故事的全部真相。

故事很短,苏莱曼不断重复那几句话,但故事很沉重。

虽然结局是象王被感化,归还了代表爱与希望的种子。

但苏莱曼的生命,却再也不能重来了。

这个寓言故事是整个阿富汗的巨大缩影。

或许整部电影都是。

我们心生敬畏的,不仅仅是那个承担起养家重任的帕尔瓦娜,而是在阿富汗制度下千千万万个拼命反抗与挣扎的独立女性,甚至是全部深陷水深火热的阿富汗人民。

影片的最后,故事里的苏莱曼回到村庄,和全村人跳着,笑着,吃着,喝着。

现实中的母亲终于和姐弟重聚,帕尔瓦娜接回了父亲,她们两组人在月光下,向对方走去,她们在等待团聚。

虽然不一定能实现。

在战火连天的阿富汗,活着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那个塔利班男孩。

在围剿帕尔瓦娜父亲、抓捕帕尔瓦娜的过程中,他显得是那样兴奋,那样有斗志,仿佛能代表上帝审判对方。

但当战争打响,他被拖到卡车上,拿着枪走在开向战争前线的路上,他的脸上露出的是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

信仰并没有带给他勇气。

他享受的,仅仅是集权和专制下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快感。

影片的最后,帕尔瓦娜对着夜空喃喃自语:

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

话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

她是说给战乱的阿富汗,说给极端的暴权统治,说给性别不平等待遇。

希望一切如她所愿,越来越好。


本片由积家✖️上海国际电影节荣誉推荐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作者


一颗奶豆
一颗奶豆  
我买一个面包明天早上吃。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