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关于《山河故人》

文/ym

前几天收到朋友打来的电话,说自己要结婚了,而对方是家里人安排相亲认识的对象,仅仅见过两次面就订婚了。

那个叫嚷着要寻找soulmate,觉得恋爱大过天的人,终于还是向现实妥协了。

记得上次她来上海是三年前,我们约了一顿晚饭,饭后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

看完后我们都不知所措,或许是因为它比生活更加地真实,越看越觉得亲切。但是随着长度的推进,又陷入到深深的无能为力。

贾樟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向前赶路的时候,不要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时代真的就像洪流,浩浩荡荡,不留一点情面。大多数人习惯了为弄潮儿唱赞歌,而他所做的,只是将生活的另一面摊开来,去寻找那些被淹没的身影和声音。

片中的三个段落设定在1999年,2014年,2025年。对应着过去,现在,未来。人,还是那些人,只是事不是那些事,情,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些情。 

沈涛、张晋生、梁子是初中同学,晋生和梁子都倾慕沈涛。他们一个收购了煤矿,当起了煤老板,一个只是在矿上管灯的打工仔。一个聪明,一个老实。

沈涛最终选择了和有钱、有远见的晋生结婚。她去给梁子送请柬的时候,梁子一气之下把家里的钥匙给扔了,跟沈涛说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了。

梁子在外地娶妻生子,后来不幸得了癌症,不能再下井干活了。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砸开了多年未开启的家门,重新住进了老房子里。

因无钱给梁子治病,梁子的妻子走投无路,只好去找梁子的故人沈涛借钱。那时候沈涛已经是当地知名的女企业家了,她穿着时兴的服装、脚踩高跟鞋,带着钱去看梁子。

一句“回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两个人都尴尬地笑了。看似亲昵的问候,可是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

她还把梁子当年扔掉的家门钥匙还给了他,拿走了一旁落满灰尘的结婚请柬。

二人曾经的羁绊,也在这一刻的云淡风轻里消散了。

沈涛与晋生的结局并不美满。许多年后两人离了婚,晋生给她留了一个加油站,但带走了他们的儿子。曾经两个男人为之争风吃醋的美人,现在也沦落到要去相亲的地步。而且每次被人提起时,总要被加上一句40岁离婚妇女。

说到底,当年晋生选择的是美貌。所以在沈涛那副年轻貌美的皮囊开始衰退时,自然有人取代了她的位置。而沈涛选择了金钱,所以在离婚之后过着独居的生活,住着一座华丽空荡的大房子里。

她拥有佣人和一条狗,那条黄狗还是她结婚之前养的。在那些无所事事的夜晚,她只能靠在床头玩斗地主打法时间。

年迈的父亲像当年一样为女儿的婚事操碎了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在赶往为战友庆祝生日途中安详地离开了人间,剩下孤独的女儿。

儿子到乐被晋生带到上海,来参加姥爷的葬礼。由于沈涛跟儿子长时间不相见,两人异常生分。她亲手给他包饺子,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给予他更多的爱,可是听到的却是儿子亲昵地叫另外一个女人“妈咪”。

他从小就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因为晋生年轻时就喜欢国外的一切,买车买的是进口车,还总是念叨着要挣很多很多的美元。在煤炭生意渐渐没落的当口,他又到了上海做金融。起英文名字,送儿子上国际学校,他始终把握着时代的浪潮,走在最尖端的那群人里。

他的人生如按了快进键,暴富,离婚,做风投。直到他做大了生意,却因后台官员落马,而潜逃到了澳洲。

这会儿,他在国外买了偌大的海景房,过着自由自在的安逸生活。可是他骨子里还是中国山西某小县城的市民,操着一口汾阳方言,手中不离不弃的是一个印有大红图案的瓷缸。

看似他拥有了一切,可是他也失去了很多。他的朋友都是一群外逃到澳洲的政治犯,他跟儿子之间需要用谷歌翻译交流。

一个说方言,一个说英语。最亲的关系,却连基本的交流都没有。

因为与当地生活格格不入,他唯一的乐趣就是买枪,然后在家里慢慢玩味。当年他想要买一杆枪,跟那时的情敌梁子争个高下,但是没办法,办不到。现在他说:

“老子现在买了很多枪,可是老子现在连个敌人都没有,自由是啥,自由是个屁勒。”

儿子到乐无法忍受颓废、无所事事的父亲,他想要放弃学业,去寻找记忆中模糊的母亲。但因为路途遥远,他的计划一再搁置。

因为从小缺失母爱,他跟他的中文老师米娅的恋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米娅从香港移民澳洲,在课堂上她是一位博学、风趣的老师,私底下确是一位卷入离婚官司,独自一人生活的中年女人。

到乐无意间了解到米娅的真实生活,两人互吐真心,彼此安慰。他们打算着一起出发去寻找亲人时,却因为旁人的一句话让两人认清了现实。

没错,他们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差距。不要说旁人无法理解,就连他们自己,有时候也觉得荒谬吧。

贾樟柯电影,从来没有过多的做判断,他只是呈现,全面地呈现。呈现了时代的弄潮儿,也呈现了被撞倒的被淹没的人生。

在《山河故人》中,被淹没的不仅仅是小人物,还有整片整片的山河。在浪潮席卷而过之后,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然改变了模样,在财富刺激下迅速被挖空,变得陌生,然后是麻木。

从未离开过家乡的沈涛,目睹了身边的人不断地离去。先是暗恋她的梁子,后来是发达后娶了上海老婆的张晋生,然后是话语不多,但总会抽空看看老战友的父亲,最后是去澳洲读书的儿子。

她成了小城最后的故人。

坐绿皮火车送儿子离开时,儿子问她“火车为什么这么慢”,她只是淡淡地说,“只有慢车,我才可以多陪你一会儿。”

送走了父亲,送别了儿子,剩下自己一人,在大雪纷飞的傍晚,带着那条黄狗,在曾经与晋生、梁子一起玩耍的地方轻轻起舞。

二十几年前的音乐响起来。那时候的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飞扬。到如今,只有她独自地跳着,回忆着。而身旁,是落满了雪的白茫茫的大地。

随着这支舞,电影也淡淡地结束了,像没有结尾似的。

其实,我们的生活好像也正是这样,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结局。每个人的生活,看似不同,其实都是一样的。

工作挣钱、偶尔取乐,亲情、爱情,老去、死去。而由这些派生的各种矛盾,就成为生活的具体组成部分。

想太透,总觉得没意思。糊糊涂涂地过,不过都是在日复一日。而多过一日,身边或许就会少一人陪伴。

沈涛曾经这样告诉她的儿子:“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亲人的离世,是一种逝者如斯,故人的远去,是一种人生无常。

长大了之后,才发现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些微妙的距离。过去的一切,也会随之而变得越来越陌生,在不知不觉地,一切就那么轻易地被改变了。

有多少物是人非,就有多少尘封的回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人,而我们的故人,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

电影中有两首曲子反复出现,一首是非常动感的《go west》,那是涛儿年轻时最受欢迎的迪厅舞曲,她曾经在这首曲子中肆意挥洒过青春和热情。

后来梁子离开了,父亲过世,儿子出国,随着生命中重要的人渐次离场,叶倩文的《珍重》反复地重现了。这90年代无数小城街头的流行歌曲,唱得有情有义,也非常耐听。

看似热热闹闹的一生,回归到最后,不过是各自的孤独。离别也许在所难免,但更多的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猝不及防。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不妨跟故人们好好道个别,说一声“珍重”。

不管怎么样,归根结底,自己的人生,总是要自己孤独地走完吧。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作者


ym
ym  
我的嘴里能吐出象牙。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