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与痛并存的,就像共生的光明和黑暗

——关于《诗》

文/Liags

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名单上,亚洲电影完成了大逆转。我们熟悉的贾科长、是枝裕和,还有韩国导演李沧东的名字,都证明了亚洲电影的更多可能性。

在韩国电影界,李沧东是个无法跨越的名字。他从前自己是个作家,从没想过与电影有何关联,直到看了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受到极大冲击,惊觉“这个导演怎么可能知道我的秘密”,自此才开始接触电影。

身边不少学习电影的朋友都表示,如果有一天自己能拍电影,心中的理想型是李沧东的《诗》

女主杨美子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她住在汉江边上,她的女儿离婚了,将上中学的儿钟旭托付给她,去外地打工了。

美子在家悉心照料外孙,同时在一户人家里当钟点工,照顾一个瘫痪的老头,帮他洗澡,打扫卫生。

虽然上了年纪,但她依然风韵犹存。那时候正好是夏天,她化淡妆,穿花衣裙,戴宽檐帽,脖子上系了一条白色的蕾丝围巾,手上还挎了一个小包。

她步伐轻缓优雅,脸上总挂着盈盈笑意,俨然一位少女。

医生告诉她,她患了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症,但她嘴边还是带着笑,称赞窗台的花很美。

美子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喜欢花草植物。她总记得小时候老师跟她说过,她将来能成为诗人。于是她报了一个诗歌写作课,决心学习写诗,来对抗一天天的衰老。

每次出门,她都在挎包里装着笔和本子。小鸟的啼鸣,树木间浮动的影子,路边一朵盛开的花,常常会让她陷入遐思。

殊不知,在这样平静知足的日子里,阴影也在悄悄地靠近。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具尸体浮在河中的画面,一名女孩跳河自杀了。美子正好在医院门口目睹失去女儿的母亲痛哭,她同情地看着,却不敢靠近。

回到家,美子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她问外孙怎么了。对方没好气地说:“别烦我”。她就任由他那样躺着。

后来她知道了真相,外孙和其他五个男生合伙强奸了一位女孩,后来女孩投河自杀。痛苦就这样闯入本充满了诗意的平静生活,美子也写下了自己的第一个诗句:“血一样红的花。”

她去学校看外孙与同学打球,他们若无其事,一点愧疚之情都没有。这时美子又在本子上写:“鸟的歌,都唱些什么呢?”

这些不谙世事的少年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怎么能做到,做了错事还这样的若无其事?她不明白,她只知道女孩的死,侵蚀了她的心。

她跟外孙照常吃饭,交谈,有时候她长久地盯着他的背影,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

在诗歌课上,美子不断发问:“到底怎么样才能写出诗呢?”其实美子那些不断记录的只言片语,已经是对于生活诗意化的表达,可她依旧在苦恼。她一直想对少女的死写点什么,但它又沉重至极令她无法面对。

肇事男孩的家长们商量,每人出五百万韩元安抚自杀少女的母亲,好封住她的口,不让她向警方或者媒体告发。

大家都准备好了钱,只剩美子。一方面,她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另一方面,用金钱抚平一切的做法实在违背道德良心,她无法下这个决心。

一天,她受另外几个家长委托,去乡下找受害女孩的母亲,以表达他们的歉意。在那个偏僻的乡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着,自然美景让她深深陶醉。

一阵风吹来,几颗熟透了的杏子噼里啪啦落到地上。美子若有所思,写下这样的句子:“杏把自己,摔在地上,任人踩踏,以期新生。”

这段话似乎在说,她宁愿像一颗落在地上的杏子,无言地背负着外孙的罪孽。然而,诗句虽然能够捕捉吉光片羽的生活之美,对于生命中的罪恶却那样纤弱无力。

很多次了,她也曾经在心里暗自发问:“怎样才能唤醒他的良知呢?”

她喜欢诗,诗句虽然能够捕捉零光片羽的生活之美,对于生命中的罪恶却那样纤弱无力。

她将在少女的照片堂而皇之地摆在饭桌上,可是外孙先是一愣,随后便轻轻推到一边,无动于衷地打开电视。

她还在深夜激动地拉起已经熟睡的外孙,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满脸泪水,男孩却一脸冷漠。

她还斥责把零食包装丢在地上的外孙说:“畜生都知道擦去自己的痕迹,你怎么就不知道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有良心的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就会感到痛苦。 这就是对他的惩罚。”

美子多希望她的外孙能够知道羞愧,能够意识都自己做错了事,并受到痛苦的惩罚。但是她的希望破灭了,她知道他永远不会为此事感到歉疚。

她通过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瘫痪老头的交欢,换来了她要筹集的五百万。她问:“这样就结束了吗?”

家长们回答她:“校方都谈好了,媒体也解决了,受害者也私下和解了,应该不用担心。”

美子把外孙从游戏厅里找回家,给他洗脚,剪指甲,嘱咐他怎样洗澡。她说:“不管什么时候,身上都要干净,身上干净,心里才会干净。”

怀着悲悯之心的她,始终还是祈望着自己的外孙是干干净净的。

他们像往常一样打起了羽毛球,直等到一辆警车开来,把男孩带走了。美子默默看着远去的车辆一言不发。

出于良心的谴责,美子悄悄地举报了外孙,以自己的怜悯和正义,完成了一场名义上的救赎。

诗歌创作课结束了,美子在讲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诗,还有一束雏菊。在这首名叫《那喀索斯之歌》的诗里,她用尽了灵魂最后的气力,充满忧伤地写道:

“你那里好吗?还是那么美吗?夕阳是否依然红彤彤?鸟儿是否还在树林里唱歌?你能收到我没寄出的信吗?我能表达自己不敢承认的忏悔吗?时间会流逝、玫瑰会枯萎吗?现在是时候道别了,就像一阵清风吹过,就像影子对从未许下的承诺、对一直掩藏的爱意……”

在电影结尾,那汩汩流淌的汉江水波,来自远方又流向远方,预示着她最后的归宿。

在那些随着诗句出现的空镜头里,我们看到依旧美好的世界,鸟语花香,涓涓流水,山村的小狗,与汽车比赛的孩童……最后出现的是自杀少女缓缓转过来的,纯净的脸。

整个电影的格调平淡悠长,却充满关于生命、罪恶和救赎的严肃探讨。

导演李沧东借由杨美子这个人物,表达了“尽最大的可能担当人性”的姿态。她的生活本身就是朝向一首“诗”,她有着丰富细腻的内心,她热爱生活,热爱美。

这个看似奇怪的老太太,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要活得矜持,自足而有尊严。

然而,当她看到这个社会道德的丧失,他者的痛苦和人们的冷漠时,她对诗歌的渴望,逐渐上升到要将自己生命的美好守护到最后的愿望。

“真正的美不是自然世界的花花草草,要穿过生活中的绝望和苦难,才能找到美。美是与痛并存的,就像共生的光明和黑暗。”

电影中美子承受了罪恶之苦,也终究写出了自己的诗篇,找到了抵达心灵之美的路。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作者


Liags
Liags  
I'm a swimming pool.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