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必刷神剧,非它莫属

——关于《黑镜 第四季》

文/鱼叔

说到前几天元旦跨年夜,鱼叔发现,最热闹的地方不是街头、餐馆,而是你的朋友圈。

有趣的是,朋友圈里人山人海地在发新年祝福,而真正愿意花精力和朋友聚首、花时间跟老朋友打个电话谈心的人,却少之又少。

社交网络中的人,每个看上去都是那么正能量、热爱生活,但现实中,鱼叔更多看到的却是冷漠的低头族

明明父母就坐在身边,明明好友就站在对面,但他们会选择抱着手机,绞尽脑汁地发一条精致有文采的状态,配两张滤镜花哨的照片,等三个无关痛痒的点赞。

 却忘了抬起脑袋对身边的人说一句:

过去一年,谢谢你的陪伴。

00:00分,无数人在同一时间发了朋友圈。

这也就意味着,2018年的第一秒钟,这些人是低着头的。

最可怕的场景是,在新年的钟声响起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却各自低头刷手机。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被手机和网络彻底捆绑。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仿佛只有拍了照发了状态,才被认为是真正发生,其他都成了虚无。

人们在影像和时刻拼凑起来的虚假状态中实现自我满足。

而这就跟毒品一样,是会上瘾的。

 科技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在诱惑着人类往深渊里跳。这些科技的负面影响,在英剧《黑镜》中都被犀利地剖析过。

就在这两天,万众期待的最新一季上线了—— 

黑镜

第四季

Black Mirror Season 4

《黑镜》,当之无愧的世纪神剧,精品中的精品。 

强大的脑洞、暗黑的设定、烧脑的反转、黑科技的反思,以及深邃的人性、道德、哲学层面的思考,让《黑镜》成功跻身「有生之年必看英剧系列」

而国内外的高分评价大家也都已经听烂了。

简单说,这部剧中的任何一季的任何一集拿出来,都可以秒杀国内所有的科幻片。

不是大部分,是所有。

常年追英剧的朋友都知道腐国的编剧有多慢性子。

能让观众多等一年,就绝不会让你少等一天。

 《黑镜》的前两季,每季三集,两年才一更新。

美国看不下去了,于是从去年开始,Netflix接盘Channel 4,一次性预定了12集的容量。

英剧变美剧,一年一季,每季6集。

最新的第四季千呼万唤始出来,故事的重心依然是黑科技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当人类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数码科技、电子网络、虚拟现实所占据,「人」这个概念是否应当被重新讨论

比如第一集《卡利斯特》

又名别惹程序猿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游戏制作的逼真度也在与日俱进。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玩GTA或者类似的虚拟世界游戏,系统里的路人、伙伴都是拥有真实情感、独立意志的数码人,你是否还会毫无顾忌地在游戏里随意杀人?

《卡利斯特》就是这么一款浸入式的虚拟现实游戏,场景模仿《星际迷航》。

这位低配版马特呆萌就是此款游戏的开发者。

游戏里的其他角色,都是通过DNA数据生成的数码克隆人

他们都是曾经招惹过低配马特的人,因此被他放进游戏里肆意报复。

对于现实世界,他们或许只是一串代码,DNA主人的生活也不会受到任何干涉和影像;

但对于数码克隆人他们自己而言,明明拥有着与常人无异的情绪、知觉、独立人格,却要被困在数码世界里无法逃脱

拥有上帝视角和主角光环的玩家,可以随意进入系统折磨、控制他们,在虚拟世界里满足自我意淫。

而这些数码克隆人,连死的能力都没有,在无止境的循环重复中乞求玩家的饶恕。

克隆人的人权尚在争议之中,那么甚至不具备实体的数码克隆人,是否应当拥有基本的人权?

克隆人、人工智能、数码人,这些议题的争议性,都在于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意志。

说得更玄乎一点,就是所谓的「灵魂」。 

但矛盾的是。

当我们谈论人类本身时,都喜欢拔高灵魂的地位,将肉体视为庸俗的皮囊和躯壳;

 可一旦涉及到其他人格意志的存在,又把肉体视为不可逾越的硬性标准。

何以为人?

肉体的形式和灵魂的自由,哪一个更重要?

或者抛开高科技的外壳,单说医学上的「植物人」。

在丧失肉体机能,但独立意识依旧存在的情况下,能否算是「人」?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报废的肉体人们尚可接受,但一旦换成其他形式,却纷纷避而远之。

一位丈夫,为了拯救植物人的妻子,答应了参与了一项医学实验。

说,人的大脑开发程度只有40%左右,剩下60%相当于闲置的空租房。

 所以,可以将植物人妻子的意识转移到丈夫的大脑中,相当于借用丈夫的肉体获得重生。

丈夫可以听见脑海中妻子的声音,而妻子可以通过丈夫的视觉、触觉感知世界,一具肉体共享两个独立意识

手术很成功,一切都很顺利。

可是幸福都是有保质期的,让妻子24小时无间断地存活于自己的脑子里,丈夫毫无隐私可言

过度的信息共享让两人开始了无尽的争吵。

但丈夫不愿被负杀死妻子的罪恶感,不同意将妻子的意志删除,所以同意了另一项实验,把妻子的意识被移植到了一个小熊玩偶上面

不能说话、不能行动,只能做孩子的玩具。

可是孩子的新鲜感也是短暂的,没过多久,小熊就被弃置在角落;

而丈夫也另有了新欢,不再过问前妻。

小熊不会衰老,更不会死亡,没有人知道里面有一个人类的意识在忍受无止境的孤独

这是第六集《黑色博物馆》的内容,也是鱼叔最喜欢的一集。

里面三个暗黑小故事,基本交代了意识传输、意识存储、意识转移这项黑科技的发展史。 

这项黑科技贯穿了《黑镜》全剧。

第一季《你的全部历史》,人的记忆和感知可以被任意地记录、复刻、调取、删除。

《圣诞特辑》中的意识副本,调测师可以自由改变副本意识对世界和时间的感知,一个随意的按钮就可以让一分钟变成一千年。

上一季齁甜齁甜的《圣朱尼佩洛》,也是利用这项技术将亡者的意识永存于云端。

但技术继续发展,可以让意识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具象存在。

而「黑色博物馆」的老板也是利用了这项科技,把一位死刑犯的意识下载了下来,通过展览死刑来赚钱。

所有游客只要交了钱都可以扣下电闸,亲眼目睹死刑犯被实施电击的痛苦模样。

而且这不是影像重播,每一次都是人格意识真实的痛苦反应

他被困在博物馆里,经受成千上万次的电击折磨。

那些游客们则会以毫无负罪感的愉快心情离开这里,甚至安利给朋友们一起来体验。

再联系上面第一集的《卡利斯特》,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数码人该是以何种绝望的痛苦生存下去。

永世不得超生。

《黑镜》跟了美国继父之后,不少观众开始质疑其水准是否如一。

平心而论,虽然设定同样暗黑,但美国继父终究还是比英国亲爹更「正能量」一些,相比一二季的致郁结局,三四季的结尾走向明显阳光很多。

恶人终究都会有恶报。

玻璃心的观众们可能会觉得解恨不少,但这样的处理也削弱了《黑镜》本身的震撼力。

而且故事创意开始不可避免地陷入重复,叙事上依旧花哨,但对人性的探讨和反思却远没有以往有深度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依然不妨碍《黑镜》成为2018开年第一部必刷剧

从克隆人、人工智能,再到剧中的克隆数码人,人类一直试图扮演造物主的身份。

可是每一次的沾沾自喜后面,是无以掩藏的担惊受怕。

人类害怕被抛弃,就像自己当年抛弃上帝一般。

所有外化的恐惧,投射出的都是内心的脆弱。

就像你正握在手里的这面「黑镜」,再冰冷再扭曲,没有你的操控也不过是镜子一面。

而上面映射出来的,正是你自己的脸。 

人真正害怕的,终究不过是自己的模样。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

作者


鱼叔
鱼叔  
影视评论人 微博签约自媒体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