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灾难大片”,就敢自揭伤疤

——关于《亚美尼亚大地震》

文/Valerie

在黑海和里海之间,有一个倒霉的小国家,名叫亚美尼亚。那里发生过大屠杀,与邻国有过各种争端,还经历了毁灭性的大地震。

去年,亚美尼亚联手俄罗斯拍摄了一部自揭伤疤的电影——《亚美尼亚大地震》

影片代表亚美尼亚参与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虽然最后并没有入围,但却使这部亚美尼亚产类型片受到了世界关注。

导演:萨里•奥德赛耶

类型: 剧情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亚美尼亚 / 俄罗斯

豆瓣:7/10

IMDb:6.7/10

1988年12月7日11点41分,亚美尼亚北部斯皮塔克附近发生了里氏6.8级的地震。这个震级看起来并不十分吓人,但却造成了2.5万人的死亡。

当时,亚美尼亚的全名是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地震发生的同一年,卡拉巴赫运动刚刚开始,亚美尼亚陷入了与阿塞拜疆人的军事冲突。谁想到自然灾害又来雪上加霜。

 
地震给亚美尼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这次地震使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震中以西50千米)80%的房屋倒塌;小城斯皮塔克和斯皮塔克区的大部分村庄遭到彻底破坏。

震中附近的输电线,公路和铁路均被毁坏。地上甚至出现了长达10千米的地裂。

 
地震后支离破碎的地面

在影片中,观众能看到地震发生的四天内,灾区所经历的苦难。

开头,导演先用极短的篇幅介绍了几对角色。

这里面有,小时候遭遇车祸,失去双亲的年轻人罗伯特;受公墓主任追求的丽丽特;刚经历八年牢狱之灾,准备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康斯坦丁;以及,因女儿未婚先孕,一直不愿原谅女婿的父亲。

 
地震发生前,生活仍旧平常,母亲在为女儿的到来准备食物

不管他们各自带着怎样的生活烦恼,在1988年12月7日11点41分,这一刻,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地震时,镜头跟随着出门抽烟的父亲。突然间,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剧烈震动。

地面迅速裂开,大片的房屋突然坍塌,市场里恐慌的人们挤在一起,疯狂涌出。

母亲寻找被挤散的孩子。而还没来得及逃窜的人,倒在了重重的天花板下。

飞机上的人们,透过窗户,看到楼房一栋接着一栋倒下,整个城市灰尘滚滚。

 
特效重现了当年的地震

只消几分钟,一座城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

城市里几乎每一户家庭都经历了生离死别。亲人们一小时前还在互开玩笑,下一小时就已阴阳相隔。

从废墟中幸存的人们,陷入了震惊与悲伤。

有的人一爬起来,就立刻开始寻找亲人,或寻求医护治疗;有的人看着旁边的尸体,呆坐在废墟旁;死者放大的瞳孔昭示着天灾的残忍。

 
地震后幸存的人们帮忙接送伤亡人员

也有人,能在死亡的笼罩下,一边接送伤员,一边跟周围的人嘻嘻哈哈地开玩笑,说着自己的客人。

而当他独自一人开着车时,他终于大哭起来。镜头的特写让我们看到他湿润的眼眶和脸上的泪痕。

 
独自一人时在驾驶室里哭泣

在这片废墟上,有太多的绝望与悲伤了。那些四处奔波、救死扶伤的人,必然担负着惊人的坚强与冷静。

《亚美尼亚大地震》不同于《唐山大地震》。它没有聚焦在单个家庭身上,跨越几十年的时间线。影片放眼多对人物,时间仅涉及四天。

它强调的不是地震给家庭带来的长久痛苦,而是人类在天灾当头时的不灭精神。

 
罗伯特坚持多天,最终救出了素不相识的丽丽特

12月7日,夜晚的亚美尼亚,人们在倒坍的废墟旁生起了一团团取暖的篝火。他们依偎在一起,互相鼓励,在绝境中维护着希望。

 
司机把没来得及喝的生日肉汤分享给一起取暖的人

而在城市外的马路上,停着长长的车龙。许多闻讯前来的人,带着挖掘用的锄头走下车,步行前往受灾城市帮助救援。

 
城市外赶来救灾的车龙
 
从罗斯托夫赶来的起重机

这些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困境中人性的光芒。

当然,人性有善也有恶。

当大家忙着拯救生命的时候,也有小混混在还未坍塌的住户里搜刮钱财。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甚至谋杀了警察上尉,还预谋用抢险车逃离城市。这也为整部电影增加了一层人性维度。

但影片作为一部记录亚美尼亚地震的灾难片,在后半段中稍显刻意与煽情了一点。

 
拖开水泥板拯救姑娘的人,遇上了小混混的威胁

一些设计色彩很重的情节配上使用过度的音乐,时不时在提醒观众:你该落泪了。

 
电影还原了不少真实情景(左为当时的相片,右为电影镜头)

现实中,灾难降临之时是没有壮烈配乐的。死亡实打实地发生在身边,不发出多少声响。

人类面对天灾的无力、失去一切的绝望,和他们逃生时的恐惧,才是灾难片最触动人的地方。

在崩溃边缘的人性岌岌可危,却并没有完全泯灭,这才是废墟中的曙光。

 
这也是当时的情景还原

最后,导演留下了一个饱含希望的结局。

地震四天后的中午11点41分,当人们为伤亡者默哀之时,有婴儿的哭声响起。

 
11点41分,人们默哀之时传来了婴儿的哭声

这一刻,死亡与新生似乎完成了交替。

 
电影结束出现的字幕,列举了当时的一些真实信息

像《唐山大地震》一样,《亚美尼亚大地震》也在叙事上缩减了一些现实。

事实上,在发生了持续一分多钟的6.8级地震之后,仅四分钟,就又发生了规模5.8级的余震。

由于地震刚好发生在中午,许多人都在外面工作或学习,没能幸免于难。

事后,单是列宁纳坎市的一所小学校的废墟中,就挖出了50多具儿童的尸体。

 
挖出自己小孩的尸体后家属在废墟旁痛哭

而在1988年1月,由于阿塞拜疆发生了种族屠杀事件,约有二十万居住在阿塞拜疆共和国的亚美尼亚裔难民涌入亚美尼亚。他们正住在地震发生的区域。

1988年12月10日,苏联官方经初步统计的伤亡人数为:4-4.5万人死亡,1.2万人受伤,50多万人无家可归。

13日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有5.5万人死亡,1.3万人受伤。

然而,12月30日后,苏联官方又改了说法,称最终的死亡人数并没有之前估计的那么多,大约为2.5万人。

苏联部长会议发言人表示他们截止当日,共找到了24,854具尸体。

要知道,亚美尼亚的人口只有3百万人。即使是2.5万,也仍然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大量的棺材堆积在现场

地震发生时,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即便如此,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还是派出了支援,为灾区提供了许多医务救助。

苏联政府也破例接受了来自美国政府及私人机构的援助,及时挽救了不少生命。

其实,6.8级的地震,本不该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

事后的大规模地震考察发现,震灾之所以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一部分原因是当地建筑的偷工减料。

地震中,60年代建造的低层建筑物没有倒塌,而最近20年来建造的高层建筑物却倒塌了许多。

 
房屋建造的偷工减料导致当年的损失惨重

不少房屋在建造时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强度不高。它们用的钢筋不足或根本不用。另外,水泥的质量也不过关。所以,地震时混凝筑件先被震成粉碎状,致使建筑物倒塌。

而预制件现场装配的房屋,抗震性能也很差。地板和天花板在纵向摇晃中先是表现出浮起的状态,之后,在横向力的作用下,它们必然倒塌。

 
从照片中可看出房屋的质量单薄

12月28日,苏联官方公布,此次地震的经济损失达到了85亿卢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80亿卢布)。

震后的亚美尼亚也不太平。它一直与阿塞拜疆处于卡拉巴赫运动的斗争之中。1991年苏联解体,它和邻居土耳其的不和,也导致亚美尼亚在独立的初期,经历比较大的困难。

现今,二十几年的起起伏伏过去,亚美尼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仍然记得大地震留下的沉痛回忆。为了纪念遇难者,每年的12月7日被定为1988大地震的死难者日。

 
纪念亚美尼亚地震幸存者的纪念雕像


责任编辑:高梦苒 mengran@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奇遇电影”(ID:cinematik)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