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了,可故事还在继续

——关于《当电影承载老年人》

文/鹿西兮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电影进驻中国市场,无论是东方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还是西方怪诞隐秘的爱欲梦魇,都吸引了众多年轻的目光。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捧着爆米花,挽着爱人的胳膊涌向电影院,当我们为荧幕上的爱恨纠缠哭泣,被超级英雄鼓励,因演员的搞怪大笑,是否因为电影本身承载了一部分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感。可电影,不应该只是给年轻人看的。

直到退伍老兵组团去看《芳华》,直到《一秒钟》带来那个胶片电影的时代,我们才感觉到如今电影市场的不完整。那群芳华已逝但真正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代人,仿佛正在被电影遗忘。

老年人不看电影,电影也不讲老年人的故事,似乎成为默认的事实。

所幸,依然有许多电影人,愿意在作品中探寻老年人细微的情绪和愿望,并通过荧幕一点一点渗透出来。他们不只是为了让你获得感动泪洒影院,而是实实在在讲着人生不同阶段的命运分野。

 

《别告诉她》

“东方人,是把生命看作是集体的。”

电影讲了一个很多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老人得了绝症,要不要告诉其实情。

但凡关乎到生命,总是最难的事情。导演王子逸根据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最终选择将这一问题放在一个华人家庭中讲述出来。奶奶罹患癌症,家人选择隐瞒,并假借一场婚礼让一家人团聚。在纽约长大的碧莉却觉得,此种行为侵犯了奶奶的人权。于是,一场中西文化的冲突在喜剧氛围的包裹下,演绎成一场闹剧。

影片中的奶奶是一个典型的东方老太的形象,她性情随和,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女幸福,她怕给家人添麻烦,事事亲为。所以当众人归来,且带着与至亲做生命告别的艰难任务时,她成了其中唯一喜悦着的人。即便对于自身病情已有预判,也笑着与家人演完人生最后一场戏。

悲喜对比造就生命的悲凉,以爱之名的谎言,无法判定好坏,却也藏着无法言说的纠结。

曾有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患癌老年人至死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家人忍痛隐瞒固然不易,老人是否有未竟的心愿我们也不得而知。唯一欣慰的就是,家人尽己所能无愧于心,老人也少了份精神上的折磨。

影片的结尾,奶奶在胡同口目送众人离去。他们无法停留,不得不继续自己的生活。奇迹虽然没有降临,但也没有重症之下的举目悲哀,疾病似乎在这平静的日子和奔涌的时光面前不值一提。

或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明白,直言相告是最简单的事情。善意隐瞒,且让她在被骗的过程中体味到幸福,才是人生最难的选择。

 

《相爱相亲》

“我不要他了。”

电影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却用一场死亡拉开它的序幕。

母亲过世,岳慧英带着她的遗愿回到老家,想要将父亲的坟迁回城里与母亲合葬,却遭到姥姥的全力阻挠。慧英口中的姥姥,是与父亲在老家有过婚约的原配,后来父亲进城,与慧英的母亲相恋并结婚,成为合法夫妻,姥姥便被抛弃在家。由此,故事发展成一场关乎合法婚姻权的争夺战。

无疑,姥姥是旧时代封建传统的受害者。她坚守一生的爱情,是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爱。在那个贫穷煎熬的年代,她可以守着一间破屋膝下无子度过无数春秋。她无比相信进城后的丈夫,并将其每月寄回家的几块钱当作爱情的证据。就算丈夫娶了别的女人,就算他死后才回到故土,她依然愿意守着孤坟安度晚年。

她不懂爱,但她相信爱。

《相亲相爱》的电影海报上写着一句话:她相信一辈子,我相信一句话,你只相信一刹那。自此,姥姥不仅只是一个孤寡老人的形象,更是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充盈的内心,她代表的就是那一辈子的沉重。姥姥的一生都被传统观念圈禁,直到最后不得不放手,她平静地说出那句“我不要他了”,她在感情中才第一次有了主导权。可这思念,再也没了尽头。

导演张艾嘉始终相信爱与自由,所以影片中有太多的细节令人感动,其中的浪漫主义在时代和社会的裹挟下更显悲凉。姥姥作为片中的灵魂人物,代表的是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在那个爱了便是一生一世的年代长大,活到如今这个过分解读爱情的时代,竟找不到任何情感的落点。于是他们的声音逐渐消弭,渐渐远去。

 

《漫长的告别》

“我这阵子啊,好多事好像都飘到很远。”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8亿,其中高达900万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数据,它代表着许多老年人正在失去属于他们的宝贵记忆,未来的某天,他们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忘记儿女的模样,忘记幸福或悲伤的回忆,忘记爱人和旧友,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直到遗忘了一切。

影片《漫长的告别》便讲述了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由山崎努饰演的父亲曾做过中学校长,在被诊断为认知障碍后的七年时间里,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在一起,度过了有笑有泪的最后时光。不同于其他同题材作品所展示的病人患病后的耻辱感,《漫长的告别》将主题放在了时间与爱上面。患病后的父亲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挣扎与痛苦,他依旧遵循日常的习惯,倾听女儿们的人生大小事,偶尔展露出的调皮或古怪情绪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漫长的七年时光中,父亲遗忘了家人,遗忘了自己,也完成了同家人的告别。自此,属于他的时光仿佛彻底停了下来,停在了那个多年前无比灿烂的傍晚。本该在下雨天带着三把伞接她们回家的父亲,正坐在旋转木马上肆无忌惮笑着。一家人在游乐场团聚,时光荏苒,场景不变,除了苍老的面容,又有什么能证明时间已经过去多年,又有什么能证明美好的东西已然随着记忆悄然逝去。

陪伴半生的亲人从此渐渐漠然相视,这的确需要一场漫长的告别。可在这告别过程中,正是这份陪伴,才把此生缘分流转下最美的时光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漫长的告别》背后是长久的陪伴,它向所有人展示了一种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最佳方法,也写明了每一个老年人内心最真实的愿望。

 

《爱·回家》

“外婆你要是生病了就寄一张白纸来,我知道是你,会马上来看你”

长大后回忆儿时度过的每个暑假,印象最深刻的无外乎是乡下的外婆,雨中的村庄,没有电视机的屋子,闷热午后轻摇的蒲扇和鼾声。所以每次看《爱·回家》总会有种往事回放的错觉。

在某种程度上我跟主人公相宇是相似的。刚被妈妈送去外婆家的时候,任性,淘气,怀念城里的生活。直到后来适应了乡村节奏,并与外婆产生感情,才认定这里也是一个归宿。相宇在一个夏天之后,就明白了与外婆离别的悲伤。而我,是在很多年之后才懂得的。

那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外婆呢?她不识字,不会说话,腰背直不起来,依旧戴着古老的银簪子,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她与社会的严重脱轨。即便如此,老人还是尽一切努力满足孙子的愿望。

一边是充满童趣的小孩,天性使然,一边是不知所措的外婆,只能在胸口画着圆圈一遍遍道歉。你无法责备小孩的任性,又无比体谅老人的无助,所以这注定是一部令人感伤的电影。

饰演外婆的金艺芬老人,是一位在电影拍摄地生活了一辈子的婆婆,导演邀请其出演这一角色时,她根本不知道电影是什么。当导演请老人换装时,老人满脸拒绝,只是因为剧中衣服太脏怕给儿子丢脸。她的小心翼翼,她想要守护的东西,她面对镜头做着那些做了一辈子的平凡琐事,都成为了电影的灵魂。老人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其带来的震撼却胜过千锤百炼的演技。

还有令人意外的一点是,影片中的老人对于死亡的态度竟是那样平淡。在镇上遇见瘫痪在床的老太,只是轻飘飘一句“我们要经常互相看看,在死前还要见上一面”。她们不懂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她们不懂时代焦虑内心挣扎,但她们懂如何内心安宁,懂得珍惜,懂得告别。

他们竟懂我们害怕和渴望的一切。

 

仔细想来,许多的电影作品中都经常会出现老年人的形象,贯穿影片始终。他们或是父亲,或是母亲,或是属于某个特殊群体,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可这种身份并不纯粹,他们首先应该是一个老年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坚持和期待,其次才应该是某个人的父母,某个人的长辈,某个家庭的成员。

每个家庭中都有老人,可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克服无聊和孤独的。我们知道的,不过是那些固定的话题,关于老年疾病,关于养老问题,关于传统思想,关于人口老龄化。也正是因为习惯草草看过这些彰显社会问题的东西,我们才会对自己的老年生活产生简单草率地预设。

以上提到的电影作品,并非纯粹关注老年群体的问题,它们的背后往往还包含着更为广大的社会背景和关于人性的探索。但其中塑造的老年形象,都是直入人心的。他们代表着老年群体的某个特征出现在电影中,袒露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让故事更为完整,而电影也承载着她们的愿望和想法,在屏幕上一次次上演,令观影人一次次感动和反思。

他们的出现让人明白,电影已成必然,生活却还有希望。

责任编辑:崔智皓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影视栏目于每周二、四、六发布。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鹿西兮
鹿西兮  @鹿溪兮
姑娘想要高山前建楼。

相关推荐


书影
2021国产新片前瞻
文/壹条电影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