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开播,身为新加入的导演尔冬升意外的成为了节目的新卖点。节目里他是“反矫达人”,不听跨界表演的张大大“找借口”,直言他把英雄演的像小偷;对偶像男团的成员直言“年纪大了没有粉丝看你的”;对女演员也毫不客气,“你这种漂漂亮亮的,最糟糕的是没有性格。”
尔冬升能这么直接不留情面的讲话是有原因的。作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从演员转型导演,不止作品拿奖,还捧出了无数传奇演员。他属于那个黄金时代,既是香港电影的见证者,也是香港电影的掌舵者之一。
那个时代,有王家卫也有王晶,有无数怀揣梦想的电影人,也有无数想捞一笔的生意人。《色情男女》就是一部诞生在黄金年代的尔冬升的自嘲之作。
张国荣扮演的小导演阿星本来是周星驰的角色,女主角舒淇是演技不行的只能接些烂片的艳星,徐锦江是名声糟糕的过气小生,只能演些形象不怎么样的恶角。不得不说,这些角色好像多多少少有些演员本身的影子。
故事的开始,新晋导演阿星前作票房连连扑街,长时间待业在家,自己想拍的故事没有一个老板感兴趣,目前有的工作机会只有一部“三级片”。投资方是看上去不好惹的“老大”,老友监制满口“现在的戏要看剧情的吗?”,女主角是老板娇纵的情人,男主角是圈内传闻人品很差的垃圾演员,还有因为打光太黑被无数导演换掉的“醉家”摄影。
“没人要你做王家卫,你做王晶行不行?”这可能就是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吧。其实还要更残酷点,大多数人可能连王晶都做不了,“做王晶,你有邱淑贞吗?”这才是人间真实:才华有限,梦想远大,现实惨淡。
拍电影也许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拍三级片一定不是。可现实就是这样,在你想做王家卫的时候,大家想你做王晶,在你终于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其实南辕北辙,大喜之后的大悲总是紧随其后又出其不意,打你个措手不及。
阿星还是在女友的鼓励下接了这个工作。女友是督察,扫黄打非是她的工作,她不懂电影,但是支持男友做导演的梦想,会在浴室里贴“什么是大事,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到成功就是大事”的便签,在洗手台写“抓着一个梦想”。
这些有点鸡汤也有点可爱的加油,让阿星有了做做看的勇气,毕竟,人总是要生活的,梦想如果只梦只想那和空想又有什么区别,不论如何,要先做起来啊。
都说万事开头难,也许这只是前半句,后半句应该是,开头以后是难上加难。
他想用手持摄像机,摄影却说用轨道推镜头更好,他想演员大胆一点投入一点,老板的情人却总是闹着“不拍了,不拍了”,写出来的剧本连女朋友都说不合理。监制老是催进度,恨不得今天开机电影明天就上映,甚至想出很多下三滥的宣传招数让他配合。老板嘴上说由他拍,但是明里暗里一直强调自己是生意人。每个人都在和他作对,看上去他是导演,却决定不了任何事,控制不了任何一个人。
生活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选择了低头就给你点甜头。一个妥协换不来一个顺利,倒是可能换来更多的折磨和自我怀疑。
片子进行不下去,现场每个人都是一脸怨气,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要怎么办呢?已经接下来了,他是导演,他不能没有主意,可他真的没有主意,他不想拍,可必须要拍,放弃底线放弃坚持,完全按照老板和监制说的拍他做不到。可这种片子能拍出什么东西呢?更何况他的团队这么不配合他,演员又是那么蹩脚。一边有人在逼他,一边有人在应付他。
而阿星自己呢?大概是一边逼自己,一边又在应付自己吧。
在街上散心,他看到拿胶片拍实验电影的年轻人,他们好快乐,就在路上拍,设备简陋,演员看着也生涩。而自己正在写的剧本却不好跟别人分享。
他向往那样的生活,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可他不能没有钱,不能让女友养着,不要让父母担心,不能成为那种天天醉倒在家只会夸夸其谈的人。
监制邀他去看午夜场,在电影院,听到观众毫不留情地骂“尔冬升”的新作《没有车轮的战车》,“不要让我看见这个导演啊,看见他我真想打他。”片名显然是个文艺片,观众显然不买账,而“尔冬升”就在角落里听着这句话。
“这行就是这样啊。”
这次电影有人喜欢就会票房大卖,大家都会称赞你,围着你转,巴结你,甚至封你为神,所有人都会期待你的下一部电影,你会有最大的自由,最好的班底,最火的演员,没有人会管你之前拍过什么烂片,之前在做什么。
这次电影大家讨厌就会毫不留情的骂,那些厌弃铺天盖地,不止是观众,还包括投资商,演员,摄影等等,谁都不想和“票房毒药”合作,你会马上跌到谷底,名声败坏。人就是这么残酷,可以翻脸不认人,他才不管你以前拿过什么样的奖,拍过多好的片。
可第二天,“尔冬升”跳海自杀见报了,《没有车轮的战车》变得一票难求,阿星问监制“如果我自杀了,你会怎么办?”他心里知道答案,这个行业,一个人的死亡可以成为最好的宣传,没有人会惋惜一个好导演的消失,只会利用他的死亡卖票,没有人会关心到底是谁逼死他的。大家只想知道是这个片子到底多烂啊,可以让他去死,电影如何,他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会想知道。
阿星明白,如果他被打垮,后果是一样的,就像他玩笑说“你让我去大街上拍,那我也去自杀好了。”监制马上惊喜的感叹他好会宣传,这个卖点真不错。真心话,玩笑话,界限模糊,没人在意真假,人们只看表面。
尔冬升在自己的电影里杀了自己,更准确的说,他在自己的电影里完成了一次自杀。
“我小时候最想当足球员,因为我很佩服他们。你们想想,有观众也要踢,没观众也要踢。踢得不好的时候,被人家全场这样骂。喂,大哥,那球是圆的嘛。不是每次都能踢中的。有时候输,有时候赢。好了,到你状态不那么好的时候,教练会说:唉,那你出场休息吧。可能这一休息,以后再没机会踢了。”
尔冬升在片中借阿星的口说出了最大的无奈,没有机会失误,如果没有准备好就来,那就不用再来了。
不光是说电影人,每个人都是如此,就和他在《演员请就位》里说的一样,没有人会管你努不努力,大家都在努力,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借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给你机会,不光是为了让你证明自己的,更是为了把事做成,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最好不要浪费机会。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什么大家要信任你?你身上有什么特别的?有什么精彩的?哪怕是三级片,观众都是带着期待来的,你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吗?甚至,你能超出期待,给观众惊喜吗?如果不能,那能做到的人大有人在。
阿星最后明白了,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是只有他不想拍,不是只有他煎熬:
老板的情人也只是个想要生活好一点的小女孩,她也不想拍这样的片子,这样的片场,演员一定比导演更难受。
中年失意的男主角没得角色可选,只能演这些下三滥的人物,可他依然愿意认真对待,小角色也要演好,烂角色也要投入,他和传闻完全相反,尊重女演员,尊重工作人员,每次出演都和妻子报备,有时还会带妻儿来片场玩。
总和自己作对的摄影师“顶爷”不想滥用手持摄影是有道理的,他也有自己的电影追求,还会安慰阿星,日本的大导演很多都是从三级片起家的,两人一夜刷片看别人怎么拍,他的想法给了阿星很多启发。
看似没有底线的监制,一直夹在阿星和老板之间,顶了不知道多大的压力,无数次阿星和他争执他都扬言要换人,其实总跟老板说阿星的好话。在最后,老板拒绝支付尾款,他气愤地当着所有人的面打了老板一拳。
阿星以为自己背负了所有委屈,其实,他把自己的委屈全部给了片场的人。这个从前没有人开心的片场,慢慢因为阿星的转变越来越好。“拍戏而已,不用那么卑微。”
怎么都是实现梦想,干嘛要卑微,卑微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全力以赴的人,都不会有遗憾。
真正的成熟是把不想做的事变成愿意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得漂漂亮亮。做自己和成功并不冲突,是站着挣钱还是跪着挣钱取决于你自己。抓住机会,不辜负机会才是真的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