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有根,异乡有悟

——关于《中国铁路大纪行·春季篇》

文/yaoyaoooo

当下任何一个外卖小哥,都能轻易加速,甩尾两百年前时速仅仅25公里的世界第一辆火车,却对高铁时代中时速至少250公里的列车望尘莫及。

在竞速时代“直线”“快捷”“密集打卡”的语境中,旅行也轻易发展出一套套“五日穿六省”“八天遍览十二国”的游玩模式。而被设计成低速蜿蜒,随遇而安的旅行,足以被看作一种“返祖现象”。

日本NHK电视台2004年开启了一档纪录片《日本铁道大纪行》,邀请演员关口知宏遵循“独自一人旅行,选择最长的路线,一个站不重复搭乘两次”的方式环游日本,获得日本观众喜爱。随后在2005年,关口知宏用相同的线路规划思维,体验了亚欧五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瑞士、希腊、土耳其)的铁道之旅。终于在2007年,关口知宏来到中国,从拉萨出发,累计搭乘600小时火车,完成了36000公里贪吃蛇般不走回头路的《中国铁道大纪行》。

 

01 车厢内你我他

2006年开通的青藏线,将从海拔三千多米的始发站拉萨,爬升至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关口知宏毫无仪式感地顶着惺忪睡眼登上火车,在车上迎来旅程第一天的日出。未来两个月的春之旅,他将在大大小小的车站,重复登车,反复邂逅。

想要融入旅程,嘴巴恐怕是最重要的身体工具,用来吃,也用来交谈。

关口一开始在中国铁道旅行中用餐,非常保险地选择去餐车点餐。列车员温和地介绍着菜式,上菜后依旧不时关注,既是期待顾客的反馈,也是对这位国际友人的关切。初次尝到高原列车上高压锅煮面条,关口挑起眉毛声情并茂地说:“好吃”。列车餐食,未必能讨得严格美食家欢喜,但定能给到旅行者满怀慰藉。饱足而温暖的用餐初印象,安抚了关口对异乡饮食的忧心。

在西宁开往阳平关路段,关口离开自己的车厢去“探险”,看见用羊毛线钩花的女士,询问得知,女士的主业是经营招待所,而编织钩花是她爱好的副业,关口夸赞她手艺精巧,女士便爽快地送出钩花小作品给关口留念。倏然而至的情谊,使关口既惊异又感动。

在广州开往衡阳路段,关口对面坐着一对情侣和他们的妈妈。小情侣冲泡面的香味诱惑着关口,于是中国妈妈把自己的泡面让给了他,关口受宠若惊,却也由此意外地体验了一把最平常的中国车厢饮食。等待泡面的间隙,中国妈妈又掏出了卤蛋和瓜子塞给了关口。最叫人回味的不是免费的投喂,而是其中感莫可言的拳拳盛意吧。

在三明开往南平路段,关口邻座的一对福建夫妻竟主动用日语和他搭话,他倍感亲切与诧异。原来,这对夫妻曾在日经营生意,于是可以用日语对话。关口随即拿出用以慰藉乡愁的日本小吃与茶叶,和这对有缘的夫妻分享。福建夫妻见到小吃随即认出,说自己在日本打拼的时候也经常配饭食用。关口小心询问夫妇,是否喜欢日本,是否认为日本人亲切。丈夫不假思索地给予了肯定答复。

车厢内的空间格局一目了然,车厢中的你我他,也无非是各有怀想,短暂同路的天涯过客。如果谁都没有先开口,那么这段旅途不过是一次机械传输。可谁若开了口,便可能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我们交换了原本仅属于自己人生的吉光片羽,也是交换了一份可遇不可求的信任。从此,我们带着彼此的故事,继续奔赴异域山川,却不忘风月同天。

 

02 车厢外天地人

车窗外面的世界,起伏迭变。换乘的车站可能是百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也可能是几万人口的小乡镇,停留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衔接车次的到站时间差,于是关口知宏游览之随性,毫无规律可循。

在贵阳停留时,关口来到郊外天龙屯堡古镇上闲逛,发现一户人家门前停着一辆小卡车,就过去打探。得知这户人家正要去扫墓,关口竟提出想要一同前往,丝毫也不觉得这是值得避讳的唐突要求。

一大家子人也毫不矫作,一口应承下来,二话不说就驱车前往。墓地离家不过十分钟车程,显然经常有人来打扫。主人一家拿出祭品,用鸡血糊着鸡毛沾在墓碑上,围着墓碑燃放了一圈鞭炮,象征欢迎先人“回来”看看。从未见过这种民俗的关口,连称惊奇。

在贵定停留时,关口去到布依族居住的田间游荡,看见一位大爷正在脚踩一大把晒干的植物,关口问询作物名称,得知这是菜籽,用来榨油的,菜籽油炸洋芋也很好吃。关口不客气地说想尝试,大爷就邀请他上家里坐,关口露出了得逞般狡黠的笑容。大爷一到家就招呼关口坐下,自己毫不含糊就去做菜了,说是请吃炸洋芋,实际却还加菜摆上了香肠与甜米酒。这样被邀请来品尝作物收成的欢欣“行程”,谁说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际遇呢?

在云南石林停留时,关口参观了石林景区,本以为自然地貌足够奇特,却在返回车站途中,发现路边房屋中,也矗立着奇石。关口前去敲门无人应答,原以为可以放弃了,不料他一小时后再度尝试敲门,势要把旅行的运气用在参观这魔幻的建筑上了!女主人来应门了,大方地请他进屋参观,房屋完全围绕奇石而建,在天台也未能摸到奇石的顶端。奇石像会生长一样,与人安栖在房子里头,人与石的关系,莫名生出一种敬意。


到了桂林,意味着春之旅已经进行了一半。关口乘船游览漓江,又趁着夕阳余晖登顶俯瞰山水交叠的画卷美景。在天地中独处的关口,感慨时间过得又慢又快,而中国既是最像也是最不像自己家乡的国度。

走出车厢,天地骤然开阔。关口知宏与他人相遇的时空,切换到了一部家族史中,到四时有序的更替中,到天地造物的奇幻中,到月升日落的明灭中。一次旅行就像是人生的一段绕行,让我们有机缘和他人相遇,和天地相视,从而照见自我,确认一部分顽强闪耀的品格,修缮一部分偏差的执念,填补一部分显露的无知。

 

03 外观世界,内观本心

关口知宏喜欢书画,不仅途中几次寻访书画店,还自带画图本记录旅行见闻。明明在车厢中发生那么多交谈,在车站外又发生那么多相遇,可是真要下笔,只凝结成了一页画面,和几句灵光闪现的感悟。

途经肇庆,南粤的五月,已经非常炎热了,正是用扇子的时候。七星岩景区正有售卖题词扇的店铺,于是关口请店家在扇面题写“上善若水”,从此便扇不离手了。

途经襄阳,关口再次随机寻访书画馆,遇见绘制水墨花卉的师傅,就商量着,自己用汉字写一首诗,请师傅配图。关口的即兴诗写道——花开花落花知春,时过时往时事新。

关口解释诗意——眨眼而过的日子,就像花知春一样令我顿悟。

途经玉林,关口探访当地出名的羽毛画工厂,从前工厂的作品直接由国家收购,后来经济改革,工厂需要自谋出路,于是就开发了绘画培训和其它艺术品加工项目,羽毛画也只有收到订单才会制作。关口等来制作羽毛画的老师傅,师傅口授了羽毛画的制作流程,并赠送了一小袋羽毛给关口。获得羽毛后,关口总是跃跃欲试,终于在经停茂名时,去到海边玩耍,有感制作了一幅羽毛椰树。

途经内江,关口在书画店遇到运笔遒劲的师傅,于是请师傅用汉字写下“异乡有悟”,自己再照着师傅的字迹临摹一幅装裱。至于所悟为何,关口当下没有叙述,可能是所悟纷繁,难以一言蔽之,也可能是旅途的完成不止在于筋骨的移动,还在于心意的确认。

2007年6月,关口在西安完成了铁道大纪行的“春季篇”,三个月后,他再度回到西安,重启蜿蜒旅程,最终抵达新疆喀什,完成了大纪行余下的“秋季篇”。后来,关口在博客中这样叙述中国之旅的感悟:

这条路上,我抛弃了原本的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由这些价值观带来的错觉。

这个旅行节目的主题曲叫《发光的东西》。到达终点时我感觉到了它——是金子总会发光。

一旦你踏上去中国的旅途,那里会有无数欢迎认识你的人。

他们的淳朴,不,用淳朴也表达不出来,因为那是包含着温暖的东西。他们积极地去面对人生,所以才会感觉到他们的温暖。

是金子总会发光,那是因为里面有爱,里面有着温暖。

三万六千公里远行中遭遇车厢内外的人事,是关口知宏对于外在世界的探寻。寥寥几行诗句以及匆匆几页绘本表达的感悟,恰是关口知宏对内心世界的求索。

我们也一样,用皮囊穿山越岭,迂回试探,频频与世间万物建立联系,不只为了抵达客观世界的某处所在,更是为了抵达深藏未露的某处内心。

责任编辑:崔智皓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本周影视栏目将上线“日本人看中国”纪录片单元,共推介三篇影评,欢迎读者朋友们阅读。影视栏目于每周二、四、六发布。

作者


yaoyaoooo
yaoyaoooo  @yaoyaoooo
名字里有辆奥迪,正在画画的人。

相关推荐


书影
悲惨世界
文/摇摆电影  
书影
好久不见,武汉
文/陈廿榛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