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爱真理,爱吾师

——关于《教师节片单:那些灵魂工程师》

文/奶油气泡精

直到现在,对于老师的最高赞誉,我认为还是莫过于李商隐的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描述实在是很绝,对当时年纪尚小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可以像蚕在死前吐尽最后一根丝,如蜡烛般燃烧最后一滴油。

百度百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解释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不知怎的就想起刘慈欣的《乡村教师》,这或许是他最柔软的作品,抛弃了硬科幻后,专注描写乡村教师,一个孤独的职业。一个身患绝症的乡村老师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却在不知不觉中救下了地球。

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她/他们叫教师。

1.《放牛班的春天》

“永远别说永远”

这大概是每位同学初高中时期班里必看的电影之一,年纪尚小却能够看到眼泪汪汪,不光是听到美妙的《Vois sur ton chemin》 《La nuit》等插曲,还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问题学生总是让老师头痛,就连上帝也放弃了他们,死板凶狠的校长像极了会吃人的恶魔,只会对学生体罚和辱骂,直到马修先生的到来。他教孩子们唱歌,组成了合唱团,用音乐去感化他们。他把孩子们当作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爱,互相尊重。

在学生时代遇见一位良师是多么幸运的事啊!马修先生是为了学生燃烧到最后一刻的蜡烛,是黑暗里的一束光,一盏灯,更是引路人。于是在合唱团的日子里,学生们学会了成长。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爱的珍宝。马修先生教学生:世事不要说死,总有些事情值得尝试,永远不轻言放弃,前方就一定有希望在等待。

看,当漫天的纸飞机飞出窗口,孩子们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2.《一个都不能少》

改编自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在国师张艺谋漫长的导演生涯中,它无非是优秀的,却也带着闪光的特殊性。

《一个都不能少》不光特殊在了纪录片式的风格和全部的非职业演员,更多的是为观众呈现了真实又贫穷的山村。

年仅十三岁的魏敏芝,一开始为了巨额的五十块当起了代课老师,可她本身就是个孩子,怎么可能管得住班里的二十八个小孩子呢?于是大家可以看到她作为老师的难堪,调皮的小男孩和她顶嘴,她也压根不熟悉上课的流程,当老师太难为她了。

在魏敏芝难堪的背后,实际上是偏远山区有关于教育的难堪,要不是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怎么可能找魏敏芝这个小女孩?粉笔要按根用,没了也没法补,全班孩子去搬砖赚来的钱买了两罐可乐分着喝。

而班里的孩子不断消失,是因为读不起书只好去城里打工。不单单为了那五十块,更多的是为了老师交代的那句“一个都不能少”,固执又一根筋的魏敏芝坐着拖拉机就往城市里冲,她吃剩饭,喝凉水,写了一地的寻人启事,去广播站求助,守在电视台蹲台长,只是为了当初的一句承诺。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甚至可以说用老套来形容的电影,但这也是我的目的所在,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在把电影拍得好看的情况下,还能告诉大家可以去关心什么和爱什么。”

十三岁的魏敏芝是今天这份片单里唯一一个未成年的老师,在她的身上是无数山区孩子的缩影,希望所有山区的孩子快乐健康,并走出去迎接更大的世界。

 

3.《孩子王》

“今后什么都不要抄,连字典也不要抄”

同为第五代导演,同样在讲贫穷和教育,说完了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说》就很容易想起陈凯歌的《孩子王》。《孩子王》的主演正是前段时间上热搜去世的谢园老师,改编自阿城的同名小说,有人说这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

在上山下乡的年代,知青老杆瘦得跟个杆一样,性格也像个木头,整天蓬头垢面,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被分配到山区学校担任老师还担心会不会误人子弟,结果到了后发现担心压根是多余的。

学生们根本没课本,他只好带领学生们一块手抄,逐渐的,老杆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自由且创新,班里也天天传来孩子们清脆爽朗的笑声。他打破了迂腐落后的教育方式,却被学校以不学无术的理由开除。

谢园曾说:我很有幸拍了一部最纯粹的电影《孩子王》,它非常地深情和深邃。它始终没有强调个人,个人消化在大自然中,这个人不断地反躬自问:我到底是谁,我在做什么。一整部片子都在进行真诚的自我忏悔,每个人都有责任,都该负责任。

学了很多字却不知生活是什么,什么是生活呢?就是活着,活着就得吃,就得喝,所以,这个活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个舌头。

 

4.《超脱》

“不在乎谁不会啊,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去在乎”

这并不是一部治愈的电影,相反,它十分致郁,它由痛苦和混乱组成,由眼泪和不安组成。同样是废弃的学校和问题学生,相比于《放牛班的春天》的美好结局,《超脱》来了个一丧到底。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哭泣、怒吼、尖叫。学生们叛逆,对于未来完全无所谓,亨利作为代课老师一再被激发起童年阴影,救得了堕落的雏妓,却救不了班里因为肥胖被霸凌的女生

他知道,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人们总是在事发之后装作无所谓,受到伤害也闭口不谈,试图来救赎比自己更弱的群体,到头来却发现无能为力。《超脱》提供了大量关于人生和教育的金句,在现实和虚无之间,它询问作为老师的你:

在看透了生活的无力后,是否能拯救迷失的灵魂?

尽管身处漩涡,到头来能否挣扎上岸?

亲眼看见学生糟蹋青春,是否可以拉回正轨?


5.《死亡诗社》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未看时因为名字和错位图的关系一度以为这是部恐怖片,直到在某个下雨的晚上缩在被窝里一个人把它看完,心灵上都受到了震撼,倘若说《放牛班的春天》和《超脱》在于救赎,那么《死亡诗社》便是对于心灵的解放。

好学生同样也有烦恼,当学校里传统的规则束缚了他们的双翼,无法飞翔时,是基汀老师解开了绳索,让自由二字充满了他们的脑海,不被刻板和无趣囚禁。

老师和学校到底该教会学生们什么?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敢于挑战权威,是从迷茫中找到自我,是坚定选择那条人少但正确的路。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调,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用不着表演,完全为你们自己,敢于逆流而上。

及时采拮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日便在风中枯萎。

没有人会是十全十美,教师也同样如此,只不过在被赋予了一层神圣光环后,教师这一职业自然显得责任重大。

学生时代总会经历转学分班,在见过太多老师才敢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在同拥有“教师”这个名字下,是千奇百怪的脸庞。他们当中有的会帮人渡过难关,给予安慰,有的粗鲁刻薄,不尊重学生。他们的出现是在提醒着,长大后“要成为这样的人”和“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以往的教师节,你或许正在为老师准备贺卡和鲜花,那么今年的教师节,请来看我为你们准备的这份片单,或许能触动到过往你与老师间的那些温暖点滴。倘若你目前还算喜爱教你的老师,那么快拿起贺卡,写上一句“节日快乐”鼓足勇气塞到TA的手中,把这份小美好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崔智皓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奶油气泡精
奶油气泡精  
他是末日预言中的宇宙碎片

相关推荐


书影
三时三餐渔村篇 第五季
文/kimi  
书影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文/笙笙不兮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