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看完《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时就想到了这句话。影片的主人公Germain, 就是一个童年不太幸运的孩子。
他是母亲和一个男人短暂风流后的产物,如果他聪明或者漂亮,日子或许还能好过一点。可惜,他肥胖,笨拙,甚至还有阅读障碍。
01
如果他幸运一点,碰见哪怕一个温柔的人,日子或许也能好过一点。可惜他的母亲不喜欢他,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他。他的老师则在他磕磕巴巴读课文时嘲笑他。至于朋友,当他成为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时,和他在小酒馆喝酒的朋友们仍以取笑他为乐。
他长到五十多岁,既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认可,也没能摆脱掉童年的桎梏。他靠打零工和种菜为生,却会在打工时被无故克扣工钱。长大以后,他从母亲的房子里搬出来,住在一辆房车里,以便年老的母亲“发疯”时他能及时照顾她。
人生已经过半,而Germain显然还是没能让童年的伤口得到治愈。那么这些年,他是怎样支撑下来的呢?他得有足够坚韧的神经,足够宽敞的心胸,还得有即使痛苦在血脉里流淌也过滤掉的天赋。
如果把这些条件换成两个通俗的词,就是,这个人得是一个足够善良与柔软的人。
因为善良,他才能忍受着老去后更刻薄甚至偶尔发疯的母亲;因为善良,他才能在酒馆老板娘失恋时温声安慰她,尽管他的安慰反倒让对方更伤心了。
他的善良,是朋友们公认的。所以当有朋友大半夜情绪失控时,他是最先被想到叫过去帮忙的人。
也是因为善良,他才能愿意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听一个有点寂寞的老太太念书,穿粉色套装的老太太,头发花白,眼神却明亮俏皮。那是只有阅读才能带来的滋养。
这个老太太,她叫玛格丽特,她没有孩子,住在养老院里,费用由侄子支付。
两个看起来并不同频的人,在午后相识了。起初,他不懂她的书面语,那些能在字典里查到的单词,对他来说那样陌生。而她,也不懂他惯用的俚语,好在,他们能解释清楚让对方明白。
就这样慢慢熟悉起来,在午后的公园里,玛格丽特陆续给Germain读了三本书,并且应他的要求,读得慢一点,以便这个不怎么识字的农夫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02
童年与阅读的交替构成了影片的主体,那些来自童年记忆里的尖锐与刻薄在阅读中被慢慢消融了。一个人,尽管足够的钝感,但他也只是个人而已,是人,就会疼的。
在被母亲咒骂,被老师同学嘲笑时,那个孤立无援的胖男孩,终于等来了他期盼过无数次的温柔,尽管已经是几十年后。
是的,他有了可爱又贴心的女朋友,她会在开公交车遇见他时按一下喇叭,不嫌弃他孩子气的笨拙,陪着他住在房车里,鼓励他读书给玛格丽特听。
可这些远远不够,童年时缺失的母爱是恋爱无法代替的,“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影片中Germain对书里的这句话印象深刻,恰好印证了他对母爱的渴望。
所以,Germain认真听玛格丽特念书,像小孩子一样抱着字典查单词,不止是为了向朋友们证明他也能读书,他更在意的,是不想辜负玛格丽特的温柔,那是他童年时等待了很多年的礼物。
你能想象吗,一个男人,五十多岁了,可他还是被童年的阴影所覆盖—他不敢要小孩。“像我这样的人怎么配当父亲呢?没有专业证书,连字都不会写,我有什么能给这个孩子的呢?”
“爱。”
他的女朋友这样回答他,可即便如此,他仍然不安。他受过伤,知道不被爱的孩子童年有多痛苦。他经历过的痛,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一次。
这个过程的变化,导演通过阅读来讲述,玛格丽特给Germain读得第一本书是《鼠疫》,老鼠成群结队跑过的画面,阴森森的,就像很多童年受过伤的人会选择性屏蔽的那段记忆。
而到了第二本书,《黎明的承诺》,Germain不敢面对的那部分已经开始被打破了,这个近视的孩子,从阅读与温柔中终于获得了那副看清世界的眼镜。
尽管痛苦,尽管无奈,但我想他终于能够接受母亲不爱自己这个事实。
03
到这里,Germain的童年治愈疗程其实已经初见成效,但玛格丽特的人生却已经濒临衰败的边缘。生老病死,这是人类无法违抗的自然规律。于是影片中被朗读的第三本书,是Germain去书店买来的,他在女友的陪伴下尝试阅读,准备读给玛格丽特听。
而与此同时,Germain看起来有些神经质的母亲悄无声息地死在了沙发上。“不过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一切都还在等着被他发现,不是吗?”这句玛格丽特曾安慰他的话,像影片里早已埋下的伏笔。
那个在生前从未对Germain温柔过的女人,她拼命赚钱,给她唯一的儿子留下了一栋房子,在装有她遗物的盒子里,她竟然还留着小婴儿的衣服和Germain的脐带。
她强势了一辈子,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是,当她的情夫打Germain时,她把干草叉扎进了那个男人的大腿。是至死也不愿意对这个让她失望的孩子示弱,她宁愿拔他菜园里的菜来赢得他的注意力。
好在,她有一个足够迟钝的孩子,能够容忍与接纳这样强硬的爱,哪怕这份爱来得再晚也没关系。
Germain把装有脐带的盒子拿给女友看,他说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份遗物。但当女友告诉他自己怀孕以后,他激动的神情似乎又在暗示着:那一截脐带,给了他做父亲的底气。
他相信自己被母亲也爱着,只是她的表达太与众不同了。
这个终于等来母爱的孩子,血液里其实也遗传了来自母亲的固执。当他发现玛格丽特的侄子不再为她支付养老院的费用时,他开着车跑到了比利时的东北角,穿过新养老院阴冷而拥挤的走廊,找到了正在读书的玛格丽特。
没有行政文件,没有家属同意,甚至也没有外出许可,这个鲁莽的孩子开着小货车决定把玛格丽特带回家。她没有家了,他就给她一个家。
影片的结尾,在空旷无人的公路上,Germain和玛格丽特分食同一个三明治。路很长,就像人生,总有人走,也总有人来。母亲走了,女友的肚子里却有了新的小生命,玛格丽特的人生还有多久呢?
谁也不知道,但Germain会一直陪着她,衰老不可避免,但即便她老了,无法继续阅读,他也会当她的眼睛,继续读书给她听。
因为他童年的伤口,是在公园里听她念书那一刻才终于得到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