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故事,一人讲,众人听,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密切地联系在特定环境中。当电子时代迅速崛起,手机,电视替代面对面交流,传统的讲故事技巧被渐渐淡忘。
导演韦斯·安德森用他擅长的对称构图法,将这部宁静唯美《布达佩斯大饭店》致敬传统的故事。它采用卡通化的粉色基调,优雅,恬静,无论是饭店还是雪景都塑造的美轮美奂。精心安排的场景,明暗同一的色调,即使抛开剧情,也能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
影片的叙述方式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观众与电影,第二层是作家与女读者,第三层也是我们看到的主要的部分:泽罗在餐厅里对作家讲他与古斯塔夫亲历的故事。
镜头转换用简单的推拉摇移,将一个故事生动鲜活地娓娓道来。影片配乐中多使用欧洲早期乐器与教堂合唱,将观众带入古典欧洲文化,那个记忆中充满人文关怀的时代。
故事要从遥远的欧洲开始说起,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并没有存在过的时代。
01 古斯塔夫
古斯塔夫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礼宾员,他梳着整齐的头发,总是身穿一套笔直挺拔的紫色燕尾服,举止优雅,行为得体,他如同古典欧洲走出的绅士,他关怀身边的所有人,内心寂寞年华老去的妇人,战乱中被迫离开故乡的泽罗。
D夫人在离别时坦言自己有预感这次分离会是他们最后的见面。电梯里,古斯塔夫给D夫人吟咏起古老浪漫的诗歌,细心安慰她别她想太多。
泽罗是剧中的主人公,卷曲的棕发,无邪的眼睛,他来自难民之乡,受战争压迫来到文明大陆,成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门童,古斯塔夫的学徒。他跟随古斯塔夫认真学习一个优秀门童的本领。
影片的第一部分更像在为后面的故事铺垫,情节由温情转为紧张惊险的阴谋。
02 D夫人
D夫人死于砒霜中毒,下毒的人就是她的儿子德米特里。古斯塔夫没有想到D夫人的预感竟然成为了现实,他决定去看老朋友最后一眼。
这里有个细节,古斯塔夫吩咐泽罗带上一瓶82年的红酒,在火车上,他用高脚的玻璃杯盛着红酒,与泽罗聊天。对生活高标准的要求,何尝不是美的体现呢?
战争已经爆发,境内的军官在火车沿路设卡拘捕流民,古斯塔夫与泽罗乘坐的列车停在荒芜的麦田上。
军士上车检查身份,他们表情严肃,神情冷峻,古斯塔夫却轻松自如地与他们打招呼。
当他们发现泽罗的流民身份,要强行将他带走,古斯塔夫毫不犹豫抛开优雅,愤怒地抵抗。
争吵的动静引来了长官的关注,军官戴着普鲁士传统的简形帽,导演在上面画了一只狐狸,平添可爱。
军官的母亲与古斯塔夫是好友,在童年是对他亦多关照,他为泽罗开了一张临时出入许可证。
在这野蛮的屠宰场上,古斯塔夫多年对人的关怀,照亮了一丝人性的光辉。
古斯塔夫与泽罗深夜到达鲁兹公寓——D夫人的家,这里庄严、气派、富丽堂皇,像一座王宫,但深棕色与漆黑的色调却让人感到阴森压抑。
D夫人的遗体安详的躺在棺木里,穿过层层楼梯,古斯塔夫终能与老朋友告别。
古斯塔夫细心殷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D夫人在遗产中把无价之宝《苹果与男孩》免息赠送给他。这引来了D夫人儿子德米特里极大的愤怒。
剧中的德米特里,消瘦,阴险,对遗产有着变态的占有欲。
他像极了一战时期的希特勒,凶狠,野蛮,妄图掠夺祖先的一切财富却对精神文明视而不见。德米特里与古斯塔夫大打出手,冷血打手出场。
故事节奏紧凑,一环扣一环,古斯塔夫与泽罗偷走墙上的油画,管家瑟奇将一封密信包在里面,却没有告诉任何人。
古斯塔夫与泽罗带着画开始了逃亡之旅。
03 19号检查站,罪犯拘留所
知道真相的管家瑟奇失踪,荒诞不经的是,德米特里仅凭几张没有人的房子照片将古斯塔夫关进监狱,以毒杀D夫人的罪名。
古斯塔夫进监狱第一天就挂了彩。
他对泽罗说:“当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只有第一次给他们颜色瞧,之后他们才不敢欺负你。”
事实上,他与打他的刀疤脸成为了好朋友。优雅的外表,从容的举止,是一个绅士的必修课。古斯塔夫还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他敢于反抗所有的恶,也愿意对所有的美好与不幸抱以关怀。
古斯塔夫给监狱中的囚犯送伙食。他能记住每一个囚犯的名字,口味爱好,细心的照顾终于获得回报,监狱的大哥邀请他“入伙”,参与他们的逃狱行动。细看大哥身上的纹身,简直萌的可爱。
逃狱用的挖土工具由泽罗的女友阿加莎放置在蛋糕中送进监狱,蛋糕小巧精致,即使是检查的狱卒也不忍心破坏。
这样,紧张又滑稽的逃狱上演了。
爬楼梯,钻地洞,在杀了五个狱卒后,几人终于逃出生天。
在监狱内的楼梯上,他们差点被其他囚犯举报,幸好受古斯塔夫照顾过的好朋友刀疤脸解决了要打小报告的囚犯。
导演的强迫症真是处处可见,对称的狱卒,对称的逃犯,像一朵梅花。
泽诺在监狱外面等待,古斯塔夫问:“我们没有安全屋了是吗?”
战争已经开始了,何处能有安全屋呢?
德米特里修改遗嘱,他的打手接连杀了正直的律师、瑟奇无辜的姐姐,为了遗产简直丧心病狂。
此时,欧洲这块文明大陆被铁蹄践踏,德米特里在整理财产数天后才发现画被掉包,换上的画还是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画面。
古斯塔夫在监狱外与同伴分别,他可以接受没有安全屋的事实,也能原谅泽罗未准备假胡子类的装扮物,却无法忍受泽罗没带古龙香水而不顾生命安全在监狱外责骂他。
对他来说,干净的仪表,散发着香气的衣服如同自己的生命,但当他听到泽罗的难民经历,他立刻道歉并反思自己。
如此紧张的情况仍不忘寒暄,他询问阿加莎的情况,泽罗开始背诗,此时警报响了,古斯塔夫带着泽罗逃跑却不忘叮嘱他等会儿要接下去背。
欧洲文明对于难民的态度是关怀,古斯塔夫的风度是彬彬有礼,是爱憎分明,在生死面前还能高雅地吟诗。
04 社交网络
二人逃到野外,到处是追捕他们的士兵,他们的身边只有一座电话亭,古斯塔夫决定启动特殊帮助服务,这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组织——十字钥匙结社。
图片上有九把精美的钥匙,分别代表各地有名的大酒店。
他们的管理员一接到成员的求助电话,立刻停下手边的工作,最终提供了瑟奇的藏身之处,并且为古斯塔夫安排到一辆几分钟后停靠的列车。
钥匙是心灵的契约,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影片的开头作家的墓碑上也挂满了钥匙,泽罗在几十年后仍然留存古斯塔夫的钥匙,可以说,钥匙贯穿整部影片。
口头契约依靠道德维护,纸质契约依靠法律保证,唯有心灵的契约,一生一世永不解除。我们与文明的契约,永远不到保质期。
当古斯塔夫和泽罗往梅列峰赶时,打手也发现了瑟奇的躲藏地点,并且在瑟奇说出秘密前在众人面前结果了他。
古斯塔夫与泽罗追赶上去,二人的心中充满恐惧,他们甚至后悔追着这个杀人狂魔。
当古斯塔夫濒临悬崖,打手一脚一脚踩着即将断裂的冰块,古斯塔夫吟咏:“若我的生命将尽于此,别了……”从雪地中脱身的泽罗将杀手推入悬崖,救出古斯塔夫。
05 第二份遗嘱的第二副本
战争全面爆发,军队进驻布达佩斯大饭店,挂上了双z横旗,双z图象征着纳粹的双闪电旗帜。
净土充满枪支弹药,不再宁静。阿加莎回饭店取画,德米特里紧跟在她身后,泽罗和古斯塔夫也追上去,引发了一场枪战。
这场枪战,好几方都不知道原因,却依然连发子弹,荒谬可笑。
故事的结局,画后的遗嘱备份被发现,古斯塔夫继承了D夫人的全部财产。
泽罗与阿加莎结婚。这是童话故事中经典的完美的结局,导演却并不停留于此。
列车上,他们再次停在了荒郊野外,上来的士兵雄壮冷酷,古斯塔夫依旧风度翩翩的与他们打招呼。
临时通行证失去效用,他们打晕泽罗,古斯塔夫怒吼:”你们这该死的,满脸麻子的法西斯混蛋!”
最终,他们向他开了枪。古斯塔夫死亡,泽罗继承了全部遗产。
昔日的鲁兹公寓成为公墓,暗示着没有精神支撑的野蛮时代终会过去。
泽罗继承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迷人的废墟中如古斯塔夫般优雅考究,这是他无言的坚守,作家的墓上挂满钥匙,女读者手捧小说虔诚观看,其实,我们每个人与文明早就立下了契约。
无论是咿呀学语,还是观看一部电影,或是手机前的你正在看一篇文章,文明的光辉,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被继承,被传颂,被发扬。
布达佩斯大饭店像一篇古老的诗歌,久未翻阅,已积满灰尘,但若静静观赏,人性文明的光辉,成为一把把精美的钥匙,轻轻锁上,再也不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