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谈话|深蓝:一个人如果只做一件事,他就能发挥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能量和潜力


文/深蓝、小饭

 

「后台谈话」是由「ONE一个」发起的作家访谈类专栏。我们相信,不管文学场如何人声鼎沸,「后台」始终是那些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艰难求索的作家,和他们的心灵内史。

 

深蓝,基层民警,派出所一级警员,接处警专业户,值班备勤主力。经手案件400余起,经历着形形色色的人群,自2016年12月起发表多篇非虚构作品,在「故事大爆炸2022」征文大赛中,凭借长篇小说《深渊》获年度故事二奖。

小饭,自由职业者。

 

小饭:深蓝老师你好。看完了你的《深渊》,很好看。虽然案件本身也很复杂,很吸引人,峰回路转的,人物众多,互相还关系复杂。但我在阅读过程中更被作品中几个警察之间的插科打诨吸引到。写得特别风趣,有意思。我想这就是你的“生活”。能说说你自己从警这方面的经历,对写作的具体帮助吗?

深蓝:主要是素材方面吧,毕竟在现实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远比凭空想象或从其他人口中听说、其他文学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要真实可感得多。我的故事中的很多细节,其实就是我真实的工作和生活再现。

小饭:你是说你会以身边的同事为原型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对吧?哪怕是一些工具性的人物,因为你有现实方面的“优势”,所以写起来更顺手。如果涉及真实案件改编,或者你借用到一些人物的真实身份,这方面你会注意避免一些什么?写到一些“同事”的时候,会有所顾忌吗?

深蓝:需要避免的东西不多,基本两个方面吧,一是不给背景人物添麻烦,二是避免出现一些超出常理的细节。但写到一些有特点的“同事”的时候,还是尽可能地展现他的特点,包括语言、性格等方面。

小饭:会跟原型人物交流吗?比如,写到了某位同事,会提醒他,我写到你了。你的同事们会看你写的小说吗?他们会给你一些什么样的反馈?这些反馈对你而言有没有作用?

深蓝:会看。但不是给每个人都看,关系不错的两三个同事我会把自己写完的故事发给他们看一下。毕竟假如写到了工作上的事,出现了他们的形象,保不准每个人都给的是正向的反馈。有些人可能并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出现在这样的作品中,那我也会注意。至于这些同事给的反馈,其实用得不多,大部分我还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的状态,而不是听他们具体“说”。

小饭:这些年写公安和罪案的小说越来越多,也经常出现佳作。你平时关注这些“同行”的作品吗?如果可以对比,你和那些作家和作品之间能做出的区别标签是什么?

深蓝:这方面关注的确实不太多,主要是精力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或观看此类影视文学作品。所以也没太关注自己与其他作家作品的区别,如果有“标签”的话,大概只能说我所书写的大多是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在“回溯”过去,而非完全意义上的“创作”。

小饭:也就是说,你的作品更接近某种意义上的“非虚构”?你接触过一些所谓的非虚构作品吗?之前的阅读经验里有没有这一类作品?

深蓝:说实话这些年读得东西并不多,而且有点杂。大部头的非虚构真没读过,基本上都是零散的,万把字左右的文章。我最初其实是写非虚构出身的,难免之后的小说创作也会带有这方面的影子。

小饭:一开始就从事非虚构,这是我没想到的。那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创作的?

深蓝:创作很早,大概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我们有工作笔记。但那些东西一般比较凌乱,像是日记,想起来什么就记下来。正儿八经的话,是2016年10月份,那个时候我正好有一个大的空闲期,正好在网上看到网易人间的征稿启事,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稍微正经的所谓创作。

小饭:那我们说回《深渊》。在《深渊》中,你把故事设计在1999年,1999年刚好也是出现手机和bbs论坛,在小说里你提到很多。你是如何设计故事的时间和背景的?这些年代元素的运用你会提前做多少准备?

深蓝:故事中主人公的年龄与现实中我的年龄差不多,所以没有太刻意地去“设计”故事的时间和背景。

小饭:但我注意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社交恐惧’……”——诸如这一类的叙述,有时候会存在一些时代感的错乱。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是,《无间道》是2003年的作品,你反复在小说里提到,也与故事背景不符合,这种问题你会怎么解决?

深蓝:哟,这个地方我还真没注意到,《无间道》是2003年的作品啊?嗨,我一直把《无间道》当做是2000年左右的作品。那就是一个bug了。但是这个故事里,案子是1999年的,案发时间是1999年,真正“故事”发生,破案其实是2011年,2012年了,所以……

小饭:对对对,那看来是我不仔细,这地方不是bug,是我bug了。我还以为我发现了一个bug,还偷偷高兴呢。对不起对不起。另外我有一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我想《穿越火线》是不是你也玩过?你平时玩游戏吗?你觉得游戏,现在的游戏,和以前的游戏相比,有哪些发展和不同? 

深蓝:大学时玩过一段时间穿越火线。《深渊》这个故事中之所以出现了这个游戏,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确实办理过类似文章中出现的那个借助游戏实施网络赌博的案件。

小饭:那说一句题外话,你觉得游戏对人的精神生活帮助大吗?是什么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沉迷游戏?在你说的那个借助游戏实施网络赌博的案件中,参与者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

深蓝:参与的人大部分是成年人。参与投注的,这些人他们并不玩游戏,他们只是以游戏输赢作为赌博胜负的标准。但当中有一部分是未成年人。那个案子,最初我们没以为他们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赌博,是另外一个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牵扯出来的。当时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挺出乎意料的,就记下来了,后来写到《深渊》,我就用到里面了。我现在不怎么玩游戏了,以前的时候,读书的时候玩得多一些。至于游戏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改变,在我看来,游戏就是完全的消遣行为,或者说是放松行为,很难说能对人的精神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

小饭:现在很多年轻人把游戏当成一种精神信仰,很多人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我想说的是这个。你觉得这是一种“好事”吗?

深蓝:在我看来这当然不是一种好事。往往是在游戏中能找到归属感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里缺失这样的一种归属感。但是,这还可以反过来说,如果这些人能够从游戏中找到归属感的话,这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对幸运的事,毕竟人都是需要这个东西的。至少玩游戏你能找到归属感,总比在一些非法的,不是那么正向健康的方式中找到这种感觉好很多。有一种说法,但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出处了。这个说法是,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度下降,很大一个原因是游戏的出现。相比八九十年代。十六七岁的孩子们都沉迷游戏了,不会去惹别的事情了。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现实的合理性,可以作为一种解释。

小饭:有个通俗的说法,说智商不高的人,也许能写一点小说。但情商不高的人肯定写不了小说。你怎么看?写侦探这一类小说,你觉得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深蓝:我觉得这话有道理。小说其实某种程度上展现的就是生活的一面,情商不高的人,他们本身对掌控自己的生活就有点困难,就更别说要他们通过文字来呈现他们的生活,即便他们用文字呈现了自己的生活,往往也是存在某些缺失的……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他本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愿景,至少在底子上是有他生活色彩的。他本身的生活一团糟的话,那怎么能确保他写出来的东西,表述出来的“生活”会好呢?至于写侦探这一类小说,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吧,至少故事得能圆起来。二是严谨的创作态度,情节推进不能糊弄。

小饭:那你平时是怎么推进情节的?是列大纲的话,是会严格按照大纲来进行写作吗?

深蓝:写作最初的时候会列大纲。后来发现列了大纲对自己的写作束缚很大。所以我现在尽可能不列大纲了。我所谓的严谨,是我认为写这一类作品,需要保障三个方面的逻辑。一个是生活逻辑,你写的东西要符合生活常理。不会出现一些很出格的东西。第二个是要符合法律的运用。有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是违法的,在写的过程中也要符合这方面的要求。第三方面,写到警务方面,我们就要符合警察的工作和执法程序。在我写作中,会尽可能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契合。这样的话在我来看才算圆满。举个反面例子,咱不提名字,就是有一个影视剧,写到一个刑警大队,居然管一整个市的所有的案子。这在我们看来不太符合常理。按照警队的编制,刑警大队它属于区一级下辖的一个二级单位,它怎么也不可能管到全市的所有案件。这种错误,写作者就需要避免在故事中出现。还有私家侦探这样的角色,在我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中,是没有这种角色的。而且在我们目前这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下是属于灰色地带,甚至是违法的。

小饭:我觉得在这个故事里,“罪犯”韩品木有点过于强大了。所有的事,都是他在背后一手操纵,而且还天衣无缝。你一般会赋予一个故事的主角多大程度上的光环? 

深蓝:我在最初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就是这样想。因为我设计的是,这个人最初经历了多少苦难,后来导致他怀揣着多大的仇恨生活。本身他又是很聪明的人,在这种巨大的仇恨的加持下,在他人生的这十几年里,没有做别的事,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所以这件事就一定要成功。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他过于强大了。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尤其是在仇恨的加持下,他能发挥出很大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能量和潜力。

小饭:确实是这样。那我想,作者大部分作者都会有这样的期待——自己的小说如果有一天被改编成电影,那一刻对你的小说创作整个生涯来说重要吗?有没有你认为改编最好的同题材作品,这些年来?

深蓝:挺重要的,毕竟影视化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比单纯书写完一个故事更高一层级的收获。

小饭:您所说的“高级”在哪里?高级是指什么?

深蓝: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我这个“高级”,完全是从我个人的感受上说的。我自己已经有作品在影视化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给我的感觉,是我把我的生活转化为文字,呈现在影视公司面前。而影视公司又把我的文字,重新恢复,或者转化成为一种影像化的生活,这样的话,我从荧幕上看到了我过往的生活的“生活”,似乎体现得更生动一些了,相比文字化的“生活”。

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我觉得大多数写作者都会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个无关乎这个影视改编权卖多少钱,而是小说作品影像化后的“成果”,更具有穿透力,在这个时代的传播力也更强。

小饭:那你是如何在小说创作中揉进自己的世界观的?——假如你做过这方面的尝试。道德,善恶,人心,这些词,你都有什么样的理解?

深蓝:我习惯于第一人称书写,类似《深渊》这种方式。第一人称书写的好处就是在创作的同时揉进了自己的世界观,或是说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录自身世界观的过程。道德、善恶、人心这些词汇,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理解方式不同,评判的标准也不相同。当我站在警察的视角上看时,与站在一个纯粹旁观者角度得出的结论不同。

小饭:你身体好吗?我好奇的是同时作为一个警察+作家,这样的双重身份,是精神力和体力的结合。你平时健身或者锻炼吗?

深蓝:身体还好,底子好,坚持锻炼。

小饭:一般是什么项目?是力量还是类似于耐力那种?工作上有这样的要求吗?

深蓝:主要是跑步,还有一些器械。包括游泳。这些都是我平时锻炼常规的项目类型。加上每年的轮训,也会“被迫”锻炼。刚上班的前两年,高强度的工作对我们个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导致我个人的体重增加很快,不锻炼的话根本熬不住。那时我就开始有意识的锻炼身体。无所谓具体的类型,就是为了保持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

小饭:会尝试短篇小说的写作吗?犯罪题材会不会限制你的创作范围?

深蓝:会尝试短篇小说,犯罪题材有可能会限制创作范围,但也有突破口,比如人心与人性,社会与道德,不一定非要架设在犯罪题材故事上。

小饭:这个问题我问过其他作家,但我想问你更合适,所以再问一次:你有没有辨别一个人,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这个标准曾经变过吗?如果变过你能说说这个标准的演变史?我好奇这个。

深蓝:我手写我心。对自己负责就行。

责任编辑:梅不谈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相关推荐


阅读
后台谈话|马拉:这世界上的任何一条狗都有可能登上月球
文 / 马拉、小饭
阅读
后台谈话|范小青:仍然被“命运”追得屁滚尿流
文 / 小饭、范小青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