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时代就是把事情无限复杂化或者无限简单化。人们总是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其实是让生活变得充满教条和偏见。很多东西是混杂在一起的,人不会把自己梳理得那么清楚。
▶
我觉得完美这个词其实不适于这个世界,缺憾是这个世界的重要特征,这件事我是过了很久才明白的。就像有太阳必然要有阴影,这还是个常识,但是对你来说你就是要太阳,就不想看到阴影,要正视和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个阴影,其实挺难做到的。
▶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但是实际上人对什么是“利”和“害”可能已经完全混淆了——大家觉得是在趋利避害,实际上可能完全是在自我束缚。
▶
现在很多人觉得没有安全感,那是因为人们变得很狭隘,经常遵循别人的幸福原则,给自己规定的条条框框太多。被塞进太多的东西,又不懂得舍弃。没有一分钟是静默的,时刻都要填充无聊,空闲一分钟都要手机,也因此变得更无聊。
▶
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你的勇气,成就你的自信。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啦。
▶
不单感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
当废话满天飞的时候,沉默是人类最大的贡献。
▶
如果带着约定俗成的、既定的观念,或者是既成的思想来看待这个世界,那它就老是那么一个样子。
▶
接受是容易的,难的是拒绝。人其实是所有准则都来源于他人,但自我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
时间其实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我想让自己有时间的悠远感,有古代人的感觉,在现在这个时候是不太容易的,因为所有事情的时间都是以一天,或者一小时、一分钟来计算的,你也要求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以这样的速度出现在你面前,所以人怎么会有耐心,或者说怎么可能不焦虑、没有孤独感呢?所有这些都在压迫你。
▶
“面对”是人最初的勇敢姿态,勇敢地面对是很重要的。人是没法过算计好的生活的。
▶
大家都是通过面具来互相辨认的。
▶
这个世界就是喜剧、悲剧和闹剧混杂的世界。
▶
我知道这是一个媒体主导观赏的时代了,一出戏的口碑是远远抵不过宣传的。我记得去年大家争相去看什么被好莱坞雪藏多年的音乐舞台剧,原来就是一出舞剧,舞剧当然是有音乐了,跳舞当然是在台上,没有错的废话!好莱坞什么地方,被那儿雪藏的会是什么东西?但我们也去了,因为有宣传说布景大到搬不进人民大会堂。看了半小时,我们都气乐了——不能免俗,又被宣传骗了。
▶
在信息充斥的今天,最大的问题不是怕你自己不知道,而是要敢于不知道。
▶
大众审美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它不是指那种原初的来自大多数人的喜好,而是被传媒出于商业需要甚至是政治需要而制造出来的一种风尚,在这个现代社会中,这种审美是最令人发指的审美。
▶
我早就说过“大众审美是臭狗屎”,但我说的大众审美不是天然的、纯朴的、真正的普通人的审美,而是被商业操纵,被故意以各种目的规划引导的那种审美。因为产生原始的、质朴有力的大众审美的社会结构已经消失了。所有的传媒、电视、报纸、网络、时尚杂志推销的审美都来源于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无一例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审美肯定是一个怪胎,肯定是狗屎。
▶
这是一个资讯过于发达的世界,无用的资讯太多了,人基本是被生活表面泛起的肥皂泡迷惑了。你挑拣肥皂泡没有意义,因为它们肯定会碎的。
▶
在城市这部飞速运转的机器里,生活是广告里的画面、杂志上的照片,有着整齐划一的标准模式。一早起床上班,开车,坐地铁,坐公车,坐电梯,走进属于你的那个狭小的格子间,对着电脑,打着莫名的电话,说服别人和被别人说服,无论是漫长的一天,还是白驹过隙的一天,太阳总会落山,又挤在车流中回家,在夜色中找个饭馆吃饭,或者端一杯酒在酒吧,或者端一碗面看着电视……枯燥,便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人对自身和对世界的探索都没有实质结果,所有的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都试图对这个世界做出解释,但我认为人类还远远做不到,包括基本的哲学命题都解释不了……人类的发展是不断遇到困惑的过程,一个困惑解决了,又会遇到更大的困惑,所有的创作也都是一个试图解除自己困惑的过程。
▶
大家津津乐道于此时的信息时代,在我看来这是人类的灾难。人们就以此耗尽了自己的精力,用这种东西来解决自己的无聊。
▶
你不是从得到什么东西或者是要树立某种自信,或者争取某种权利,或者是要达到某种目的的这种观点出发,要理解他人其实是能够做到的。
▶
为什么难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女哲学家?错误不在于我们的星座、我们的荷尔蒙、我们的月经周期或我们空洞的内部空间,而在于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教育。女性优秀道德的标准几乎拒绝了女性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可能。其实女人更加敏感,要抗拒的东西更多,更多超越于世俗。女人也被各种东西规定得太多。脱离了道德的束缚,未来,女人将会变得更自由。
▶
这个世界我觉得最美妙的或者说最难解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它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
人都需要一个群体认同感。网上流行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语言,他说这些话,你也说这些话,好像你们就有某种联系了。完全虚幻的联系。
▶
解决一个误会就会产生另一个误会。
▶
现代人的时间感是跟整个宇宙的时间感脱节的。人的时间感,在于从北京到上海一个半小时,找一个人几分钟以后能找到,订一个比萨多长时间能送到,做一份事业多久能成功。人已经不善于等待,完全没有耐心了,甚至没有耐心等待种子撒在地里,等着它慢慢发芽,生长,结果。所以就会有各种催化剂、膨大剂。在古代,一个人出门,一走可能就是几个月、一年,没有消息,这一等可能就得很久。
▶
现在各种由时尚杂志和社会习俗规定的幸福标准,就是你认为你应该成功,你认为你到多大年纪应该有房子,应该买车,应该结婚,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很多很多人做到了,你看到他们幸福了吗?
▶
这是我为自己选择的态度: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
面具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台下的人也是如此。我们一出生就在做这件事,做一个精美的面具,但是这是人的生存方式。我说我诚实,但是诚实也是有限度的;我仍然有面具,但是起码你得知道这点。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伪善,还觉得自己真的善。
▶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博,都用来说话以及听别人说话,人已经很恐惧一个人待着,恐惧处于一个自我的世界,时刻不安着,唯恐被世界遗忘,被流行抛弃,需要时刻感觉到自己在群体中,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看着你,或者说话有多少人听见。所以,为了要让更多的人看见听见,你就会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话,这些话跟真实意思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有的人都想用几句话,比如微博的一百四十个字,来判断事物,表达自我,吸引大家。如果一百四十个字能说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那真是太幸福、太简单的一件事了。世界上的事不是都能用一百四十个字就可以概括的。
▶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但是我们仍然还在这儿生活着嘛,仍然有阳光,仍然有蓝天,仍然有树,你不能老是盯在那些阴影的部分。
▶
道德属于现在,而非未来,甚至也不属于过去。因为道德一直在变。世界就是这样的,你所拥有的一切,都可能会在瞬间消失。
▶
这好像是一个很开放自由的时代,但是实际上有许多东西是被屏蔽的,现代人变得特别懒惰,特别容易接受别人告诉你的约定俗成的事情。信息如此发达,你反而完全不用自己的脑子了。其实在十九世纪福楼拜就讲过,这种对“既成思想”不作思考的接受,就叫作傻,是现代的傻。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觉得已经傻瓜遍地了。
▶
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让人感到特别满意的。它时常让我感到恐惧。这样的恐惧并非来自未知,而是某种确定性——完善的时候总是那么少,永远都有缺憾,后面等待的总是同样的轮回,好似你做再大的努力也没用。
▶
上中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后至少要做一个波伏娃那样的人,就是有完全独立的精神,独立地创作,独立地生活。而且她跟萨特保持的关系,我也特别欣赏,不结婚,完全以精神交流。慢慢长大以后,看到更多的资料、更多的书,才知道原来这样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原来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的猜疑、痛苦、嫉妒、阴谋……各种各样的东西,后来一点一点地被揭秘。我去法国的时候,还是去了他们两个的墓地,简单之极,就是一块大理石,上面压了好多地铁票,很少有花,我就想肯定有好多像我这样小时候把他们当成一种生活模式、一种梦想的人,会到那儿去。我在那儿待了一会儿,我就想,其实这就是生活,原来你小时候认为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任何完美的关系在现在的我看来都是不存在的,能平静地面对和看待这些,或者为之做出努力,这个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