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被手机打成了碎片


文/老杨的猫头鹰

·1·

玩一天手机是什么体验?

大概是,你在前一天晚上捧着手机玩到下半夜,所以早上睁开眼睛就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可你还是没有起床的勇气,于是你习惯性地摸了摸手机。这也不能怪你,毕竟“人是铁,床是磁铁”。

你最先看的是朋友圈。你看见A去哪里玩了,B吃了什么好吃的;看见C的小狗狗换了新造型,D的小宝宝越来越可爱;看见E公布了自己一天的行程;F发了一堆乱码和感叹号……

你挨个给他们点赞或者评论,一不小心,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然后,你“转战”微博。你关心G男星和H女星到底是谁辜负了谁;你关心J大神和K大神的争论又出现了什么新证据;你关心M主角又泄露了哪些电影内幕;你还会操心N国跟P国有没有通过贸易协定,而Q总统又说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

一不小心,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这时候,你的肚子开始提意见了,你意识到自己该吃饭了。你打开了外卖软件,这家看看,那家瞧瞧,为了凑足起送价,你也是煞费苦心。

一不小心,半个小时又过去了。

吃饭的时候,你开始看抖音,至于刚送来的外卖是什么,健不健康,好不好吃都已经不重要了。反正,短视频里的人都很可爱,好听的歌让你很嗨,而好笑的段子让你每隔几分钟就能笑出鹅叫。

一不小心,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等到眼睛酸痛,头脑发昏,你终于意识到该休息一下了。于是,你把滚烫的手机往床边一扔,然后揉了揉眼睛,大约过了三十秒,你又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机。你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也没有人找自己,反正就是放不下手机,于是你开锁,关上,再开锁,没完没了地循环着。

等到自己无意间瞄了一眼窗外,这才猛然发现,外面已经华灯初上,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你稍微有点儿吃惊,夹杂着一些虚度时光的懊悔,但还来不及做反应,你再次拿起了手机。毕竟,朋友圈里又有了新动态,微博里又有了新鲜事,淘宝里又有了降价提醒,影视剧软件里又有了新剧情……

就这样脑子的愉悦逐渐被巨大空虚和焦虑所替代

久而久之,仙气也没有了烟火气

手机玩得越多,你离现实越远。你看见的只是别人剪辑过的诗意与远方,却欣赏不了身边的晚霞与落日;你听见的只是别人加工过的快乐,却听不清恋人的期待;你得到的只是隔着屏幕的泛泛之交,却感受不到身边人的关心和需要。你看着被点赞了几万次的视频,刷着被转发了几千次的微博,喊着和别人一模一样的口号,但这些都跟自己的生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那么请问,是你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你?

 

·2·

我是第二天早上才看到他的私信的,内容很长,而且文笔很好。

他说他很焦虑,得了一种“即使没什么事也要盯着手机”的病。他说他一天到晚就想玩手机,一旦掏出手机,其他的事情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推进工作进度很难,下楼运动很难,上网络课程很难,甚至就连哄女朋友都很难……

他说他每天都很焦虑,“就像头上总跟着一团黑云,现实生活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心里马上就有一场狂风暴雨。”

他一边自责,一边失控,就像猎人射完了最后一支箭,但依然没有命中目标。就是那种明知道一直玩手机不好,但就是战胜不了这个“恶魔”。等事情搞砸了,就安慰自己:“算了,都已经这样了,还是继续玩手机吧。”

在私信的结尾,他连发了三遍:“我该怎么办啊?”

我回:“继续玩呗,毕竟这样的好日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当你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车贷的时候,你脑子里想的只会是‘如何赚钱’。所以,玩吧。”

我能说什么呢?

让你关机?你忍不了十分钟就会重启;

让你把手机交给别人看管?你不到两个小时就会抢回来;

让你把充电器扔掉?你会慷慨地再买三个;

让你把手指剁了?你会用脚趾玩。

更严重的后果是,旦你习惯了这“低成本、高回报”刺激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回报慢”事情了。

那么你呢?

旁人劝你放下手机,劝你到楼下随便走走,劝你去外面骑骑车,劝你去见见朋友……可一天下来,你却发现:还是玩手机最省钱,最省心,最有趣。

你甚至觉得:离开了手机,连买一瓶矿泉水都好麻烦。

好不容易聚了一回,才聊了三句话,你就低头刷手机去了,回家发朋友圈,精修几张诱人的食物图,配上一句“今天和朋友聚会,聊得挺开心的”,然后就非常满足地等着别人成堆的赞和评论。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参与聊天,也并没有开心。

你的社交变了一种画风,由从前的觥筹交错、推心置腹,变成了“饭饭之交”“点赞之交”。

你也想过回归现实生活,但当你关掉手机之后会发现:现实里一片狼藉,自己既没什么朋友,也没有诗意和远方。

你甚至觉得:不是自己爱玩手机,而是除了手机之外,自己无人理睬。

情绪不佳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无所事事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都是拿起手机,像个机器人一样点点点。

以至于不管你哪里不舒服,你妈妈都觉得你是玩手机玩的。

对你来说,停电一天可以,但手机没电一分钟都不行;一个人待着,人间还不错,但如果没有信号,那人间就是炼狱。

天嚷嚷,但时候你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只会躺玩手机玩手机

 

·3·

iPad在2010年首次发布的时候,乔布斯曾这样描述它:“这是一个非凡的设备,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浏览体验,那将是难以置信的感受。”

可当《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乔布斯:“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欢iPad吧?”

乔布斯回答说:“他们还没有用过iPad。在家里,我会严格限制他们使用电子产品。”

硅谷一所学校的校规规定:“学生在八年级之前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这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大都是硅谷的技术高管。

因为这些最熟悉电子产品的人最清楚:电子产品有多诱人,就会有多害人。

这些设计手机和手机软件的人,为了让你用起来方便、玩起来过瘾,会挖空心思地研究你的习惯、需求和爱好,会对一个按钮的位置、大小、形状和颜色反反复复地推敲,会对某项功能反复地测试和调整,并最终给出一个最令人舒服、最容易让人上瘾的方案。

他们会设置诱人的目标,会给出及时的反馈和互动,会让你毫不费力地挑战成功,会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他们还会根据你的喜好定制内容。

更可怕的是,你看不到尽头。

假如你是看杂志或者读书,你会读到一页、一篇、一本的结尾,你有机会停下来想一下:是继续,还是干点儿别的?

但电子产品提供的内容是滚动的,视频结束了还有一个,游戏结束了还可以再来一局,段子看完了还有更好玩的……

换言之,每个手机软件背后可能有成百上千个设计师在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留在手机面前。

手机看似是在对你投其所好,但实质却是在给你戴上镣铐。

你怎么可能敌得过“老谋深算”的产品经理?你就像实验室小白鼠很难如此强大诱惑面前不声色

除了诱惑,人类的基因也有一定的责任。对动物而言,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是非常危险的。

简单点儿说,你在看书的时候,你的脑子会对你发出指令:“喂喂喂,小屁孩,注意观察环境。小心脚下,别踩空了;小心前面的灌木丛,里面可能有只白眼狼;小心隔壁山上的老王,他随时可能冲过来抢你的烧烤味薯片。”

毕竟,你不需要像远古的祖先那样面对危机四伏的森林,你需要是注聚焦把你时间、精力、才华统统用在最事情,就阳光通过放大镜那样把一张纸烧穿

你必须专注于某一个目标,才有机会拿下它,才不会被左顾右盼的自己带进一个效率极低的尴尬境地,才不会被拖拖拉拉的自己断送了本可以更加美好的未来。

 

·4·

张一鸣曾说过这样的观点: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效率的少数精英,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另一类则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打转的人,不管这些东西是游戏、小说还是爱情,有些人需要沉迷其中。

那么你属于哪一类?

你觉得是工作离不开手机,可你本来是打算用手机给电脑传一个文件,结果拿起手机就忘记了初衷。

热搜榜让你不可自拔,每个事件你都想知道起因、经过和结局,每个上榜人物你都想知道他的前世今生。

你曾想用手机学习、看书,甚至列了详尽又丰富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还曾信心满满地觉得可以把碎片的时间都利用上。

你曾积极地参与“知识付费”,但对你而言,知识付费最明显的效果是“付费了”,至于有没有得到知识?自己读了些什么?你的脑子几乎是一片空白。

我并不是反对你用手机,我反对的是每天把大把用于学习、生活、运动、陪伴的时间拿去玩手机。

在空闲时玩一会儿手机是消遣时间,在正经时间玩手机是消遣生命。

你以为手机可以帮自己拓宽视野,摆脱无聊和寂寞,结果却被手机推到了脑袋空空,两手空空,和真正重要的人渐行渐远的尴尬境地。

你以为可以用手机去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却没想到最先碎掉的是你的注意力。

手机并没有帮你打发掉碎片化的时间,而是把你的时间打成了碎片。

 

·5·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跟手机较劲的时候,你得有“躲”的智慧。

怎么躲呢?我总结了五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第一,关闭所有的软件提醒包括通知、声音、震动,来电除外以防急事。

第二,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务必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并放在视线之外,然后抽出一个时间去集中处理信息。

第三,给自己下一个死命令:手机不许餐桌,不许进卫生间,不

第四,每天定个具体目标越具体越好然后养成用一大段完整的时间去搞定目标。

第五条尤其有效,每次准备伸手拿手机的时候,你就问自己:“不看会吗?”

责任编辑:讷讷

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老杨的猫头鹰
老杨的猫头鹰  @老杨的猫头鹰
作家。

相关推荐


阅读
上一秒“真烦”,下一秒“好的”
文 / 老杨的猫头鹰
阅读
不懂爱的大人,都曾是没得到爱的孩子
文 / 老杨的猫头鹰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