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躺着 | 太多人输在不像自己,而你胜在不像别人


文/老杨的猫头鹰

·1·

有的人是因为朋友少而形单影只,有的人朋友很多却喜欢独来独往。比如笛子。

笛子能在一个僻静的巷子里看一个手工艺人从清晨到日暮,也能在寂静的山谷里独自待到繁星满天。

他能捧着一包栗子在老城区里漫无目的地瞎逛一个下午,也能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地趴在楼顶拍星轨。

他想要去哪个地方玩,背上包就去了,不会想着找个伴。但在路上,他却很喜欢与人闲聊,不管是司机、导游,还是路人、小贩,他都想聊上几句,不是因为孤独,而是想要了解更多。

他在工作中很有主见,当别人都在等老板指示如何开展工作的时候,他已经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完了很多事;当别人都在为突发状况推卸责任的时候,他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

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上一秒还在人群里谈笑风生,下一秒就会在人群之外冷眼旁观;话虽不多但掷地有声,从不讨巧但口碑炸裂。

我曾问他:“不和朋友在一起,不觉得孤独吗?”

结果他说:“在一起也一样孤独啊!”

我又问:“你就不怕别人对你印象不好?”

他回答道:“我以前倒是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问我怎么不爱说话,我就会拼命地东扯西拉,但说了跟没说一样,甚至不如不说。现在别人问我怎么不爱说话,我就会很坦然地告诉对方,‘我没想好要怎么说’,或者‘我觉得没有必要说’。”

其实,真的不需要多说什么,你认真地做好了一件事,会替你解释所有的事。

不必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也不必老是忙着告诉别人你在干吗。一旦你给自己预设了观众,就会在瞬间失去自我。

比如说,你明明更想玩过山车,明明更想吃烤肉,但因为同伴喜欢玩海盗船、喜欢吃冷面,结果你在游乐场里既没有玩痛快,又没有吃开心。

比如说,你明明手头有很紧急的事情,但因为旁边有人在闲聊,你就会装作很有兴趣的样子,然后时不时插上几句,以显得自己懂礼貌,但结果是:别人觉得你心不在焉,而你还把事情耽误了。

比如说,你明明是打算认真学习、努力刷题,结果因为有同伴在身边,你就看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总想聊点儿什么,聊着聊着,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又比如说,你明明只需3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一旦有了别人的陪伴,可能30分钟都搞不定;你明明可以轻松就得出结论的问题,一旦有了别人参谋,你可能就很难交出答案。

人活着不是为了让别人满意的。如果“让人满意”这件事情影响了你的学习、工作或者心情,那么“让人满意”的同义词就是“浪费时间”。

那还不如就独来独往地学习和生活。

喜欢独来独往,是因为你很清楚:遇到问题了,自己看书、自己研究、自己摸索,远比听别人东扯西拉,或者跟一群局外人讨论要有意义得多。

你可以在专业的书籍里找答案,至少可以找到理论依据或者解题思路。

你可以去请教真正的高手,也许别人的一点点提示就能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你可以去网上找相关的教程资料,花上三五天细心研究,也许就能学会一项技能。

所以你才懒得去跟话不投机的人辩论,而是选择亲自去搞定问题。

喜欢独来独往,是因为你发现:自己一个人吃饭,远比和几个不太熟的人一起吃要有意思得多。

你可以起个大早去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然后耐心地为自己做一顿美食。

你可以跟着美食教程研究一道新菜式,然后增长自己的厨艺。

你可以不顾礼仪、不顾吃相、不顾穿着,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所以你才懒得去参加拍起来很美、待着却很尴尬的饭局,而是更愿意把这样的周末留给自己。

喜欢独来独往,是因为你明白:一个人待着,远比和一群装得很熟的人在一起要舒服得多。

你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的电影,然后随便哭、随便笑。

你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小店,然后随便吃,随便喝,随便拍。

你可以去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然后随便待着,从清晨到日暮。

所以你才懒得去参加那些看起来高朋满座、实际上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活动,而是选择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人性就是这样,当你独自一人生活的时候,你更容易反叛;一旦你习惯了和别人一起生活,你就更擅长于委屈自己。

我想说的是,不合群没什么,不合自己的心要痛苦得多;被人讨厌没什么,不怕被人讨厌要快乐得多。

不是所有的才华都要有人赏识,不是每一种喜欢都要取得共鸣,不是每一段时光都要有人做伴。

如果你独自一人就能过得风生水起,那么当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出现时,由此产生更多的是麻烦和打搅,而不是分享或者欣赏,那么你就不要介意独自生活。

生物学家早就告诉过我们,那些在黑暗中找不到光的生命,大多学会了自己发光。


·2·

赵姑娘是室友眼中的“异类”。

她的日常不是待在自习室里看书,就是在去自习室看书的路上。

但她的室友们却是在抱团混日子,她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黏在一起,研究怎么化妆,怎么团购,再不就是讨论哪部剧的哪个角色演得有多烂,哪个牌子的哪款鞋子设计得有多丑……

室友群聊的时候也会问问赵姑娘的看法,试图把她拉进热闹的讨论中,但赵姑娘每次都会说:“我不知道。”

次数多了,赵姑娘身上难免就有几个“不合群”的标签,甚至还有人当众嘲讽她:“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多读了几本书吗?”

赵姑娘也不生气,而是平静地说:“我理解你们喜欢陪伴,但希望你们也尊重我喜欢独处,这和读了多少书没有关系。”

她从来不去搬运热门的励志名言,因为在她看来:“父母的付出,自己的追求,远比任何人的一句话更能警醒自己。”

她既装不出热情去讨好谁,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出众的魅力让别人主动。所以她的选择是,与其互为人间,不如自成宇宙。

后来,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平时能说会道的室友在台上照着稿子念都念得磕磕巴巴,而平日沉默寡言的她却是脱稿演讲,并且讲得绘声绘色。她们这才知道,她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想说。

后来,班级投票评选优秀学生代表,平时觉得跟大家关系不错的室友只得了三票,而独来独往的她却得了全班三分之二的票数。她们这才知道,或许很少有人喜欢她,但很少有人不尊重她。

再后来,学校举行了毕业招聘会,室友捧着一大摞个人简历像发传单一样“挨家挨户”地投寄,却无人问津,而她却凭借大学四年的获得的各种评优和奖学金,以及发表的论文,轻松地拿到了一家大企业的聘书。她们这才明白,她待人冷漠只是想更有效率地用好这所剩不多的青春。

所以说,真心想要做点儿什么,就要假装没有观众。一个人翻山越岭,一个人张灯结彩。

事实上,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比如说,你想上进,就不要在意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他肯定会说:“努力没用”。

你想结婚,就不要盯着一个离婚的人,他肯定会告诉你:“结婚不好”。

你想买房,就不要关注那些不打算买房的人,他肯定会提醒你:“房价得跌”。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自己想走的那条路,就不必在乎别人能否理解你。毕竟,你又不是货架上的果味饮料,会在显赫的位置上标注“橘子味”或者“草莓味”。

敢于与众不同,就要敢于接受别人对自己有不一样的看法。你不能既要特别,又想被理解,就像你不能向糖果伸手,然后又嘲笑自己孩子气。

敢于成为“异类”,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你心里拥有“我跟他们不一样”的自信,以及“我只是暂时跟你们一样”的耐心。

而这意味着,你可以怀揣着旁人所不够的定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胜固欣然,败也从容。

这意味着你踏上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这条路的尽头不一定有你想要的东西,但你还是决心要去看看。

这意味着你不再是其他人思维的复读机,不再是潮流的傀儡,不再是孤独的奴隶。

这还意味着,你既不会给别人惹麻烦,也不会给自己找尴尬,就像是在用小火慢慢地“炖着”自己,“咕噜咕噜”地越炖越浓郁。

你往人群中靠近一寸,你内心的落寞就会增长一尺。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追求热热闹闹却空空洞洞的合群,不要纠缠毫无意义却毫无头绪的争论,不要为了面子而演一个不熟悉的角色,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拙劣表演而气急败坏。

不要因为这世上有人跟你“道不同”,你就不好好走自己的路;不要因为身边有人不理解你,你就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假如你自身毫无价值可言,那么谁的认可其实根本就不重要;假如你自身价值不菲,那么谁的批评其实也无所谓。

最重要的事情,从来都不是有没有人爱你,而是你值不值得爱。

同样的,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把路走好了朋友才会多。


·3·

看过一段经典的对白。

A问:“长大以后,最让你难过的事情是什么?”

B答:“我有一个朋友,从前的她走路带风,行事高调张扬,笑起来眼角眉梢都是潇洒。她放纵不羁,桀骜不驯。”

A追问:“那后来呢?”

B答:“后来的她走路不再敢逆着人潮,为人处事谨小慎微。她不再有放肆地开怀大笑,也不再有凌云的少年意气。”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不知不觉就没了个性,没了梦想,没了激情,也没了原则,毕生的追求也不过是为了要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结果是,大家都愿意服从,好像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现实就是这样不可理喻,它变着法子地逼你合群,向你灌输如何取得成功,却从不教你要如何保住自己的个性。

你被它塞进一个模具里,变成了一个规矩的、合格的大人,但代价是,你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个性、梦想、热情和好奇心。

结果是,“我”慢慢地被“我们”给稀释掉了。

我想提醒你的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要学会接受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只要还有爬起泥潭的力气,就不要让自己在那里待太久;只要还有反抗的念头,就不要站在原地无动于衷。

没有谁能阻止小人物怀有远大梦想,也没有谁能阻止渺小的生命去做生猛的尝试。他们试图把你埋了,但你要记得你是种子。

希望你独处的时间不仅限于到了家门口的车、说过晚安之后的夜、关上门的厕所,还包括在热闹的人群面前,在千篇一律的潮流面前,在众口铄金的偏见面前。

希望大龄女青年还有不将就的决心,而不是像个包裹一样把自己随便地寄出去。

希望中老年人还敢追求爱情的勇气,而不必担心被旁人说成“老不正经”。

希望生了女孩子的妈妈有“可以不生”的决定权,而不是“被迫生出男孩为止”。

希望正在努力学习的人有定力继续学习,而不必介意被一群只知道混吃等死的人当成是“怪胎”。

希望内向的人有底气拒绝某个圈子,而不是勉为其难地成为圈子里面目模糊的某某。

希望你能早日承认: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

也希望你能早日明白:“不同”不等于“不对”,“不被理解”不等于“我要妥协”。

如此一来,所有你在热闹中失去的,都可以在孤独中找回来。


·4·

哦,对了。

如果你就是喜欢热闹,就是向往合群,那你就继续保持,但是,当你觉得自己被冷落、被孤立了,希望你不要抱怨人类的功利,而是反问自己:我有没有趣?我有没有用?

毕竟,人本来就是功利的物种。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对另一个人长时间地保持友善或者和蔼,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出于好感或者认同,更多的是基于“有没有价值”。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老杨的猫头鹰
老杨的猫头鹰  @老杨的猫头鹰
作家。

相关推荐


阅读
代沟,是未及时理解的爱
文 / 老杨的猫头鹰
阅读
没错,长大是一件扫兴的事情
文 / 老杨的猫头鹰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