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演员,不建议“挽回前男友”


文/大噪

前一阵,40岁的TVB女演员徐子珊在采访中宣布退出娱乐圈。她说过去是为了“形象”而活,失去了自我,40岁送给自己一份勇气,房子卖了移居欧洲生活、进修。

40岁才追梦听起来“虚假可笑”吗?不会。 

巧的是,我的采访遇到了戏龄近20年,40岁才正式开始寻找自己职业方向的演员赵子琪。

她说:“听起来挺荒诞的,我到了40岁,才突然开始对演员职业有了新的理解。这几年拍戏像是还债。”

她说之前人生基本都是被推着走,想考一个不需额外上补习班的专业,零经验考进北广(现中传)播音系,毕业直接进央视并主持春晚。主持事业高峰期,辞职从事演员,刚演戏就碰上了赵宝刚,零经验成为演员。 

我猜所有女生年轻时,都很难想象,甚至拒绝想象40岁之后的自己。会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世界,会如何面对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来听听赵子琪的故事

  
赵子琪拍摄花絮00:43
ONE·一个工作室


1

总有女孩私信问我失恋了该怎么办?

只能说:要塑造的是自我,而不是怎么而把人追回来

这也是面对人生低谷要对自己说的话 

在《人民的名义》之前,有几年都没怎么拍戏,是真的不想拍了。尤其生完小孩以后就,觉得没意义。 

记得一个特别逗的事儿,那时在家里正鼓捣木工呢,人家上门采访,问怎么看自己演员的生涯。我说:“我觉得世界上有的是好演员并不缺我,就算把我所有以前拍过的戏都烧掉了,对这世界也没有任何损失。” 

那几年,我连固定的经纪人都没有,就是自己瞎混。 

甚至媒体找你要近期的照片,一想我快两三年都没拍过照了。 

我自己都很难想象一个女演员竟是这样的状态。 

作为演员有一段时间老干的事,比如各种活动、走红毯、拍照,都做过了也就那样,都不感兴趣了。 

那段时间说好听点人变得“佛系”了,说难听点就很颓。 

但现在回看,我觉得是在蓄积一种力量,因为人是不可能老在散发能量的。要有一段沉下来的时间,去积攒一些东西。 

之前周采芹采访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在低谷的时候,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学习。” 

现在我也经常把这句话告诉别人。 

包括微博上总有一些女孩给我发私信,说,姐姐我遇到了感情问题,或其他问题。问我怎么办,我就永远只给这一个答案。 

我理解年轻女孩的困境,但没办法去解决具体的事儿,比如她跟男朋友吵架了,要分手了怎么办? 

我只能告诉她,你要去先塑造自我呀,先把自己的任务完成,而不是想着怎么把那个人追回来。 

就像演员这个职业,很多外行可能不太懂,老说演员要塑造多样的角色。 

演多了你会发现,有一种角色是你不用演就是在那儿的。在这样角色基础上,去挖掘更深层的那些东西,可能会出来一个更好的效果。 

这也是对自我的认识,就像好友丁丁张发我剧本让我演祁红,他问我对剧本还有什么感觉。 

我说:我就觉得白树瑾在我脑子里就是白百合。 

后来他就哈哈哈大笑,他说就是她。 

之前并不知道是她来演,但那个语言风格、行为,在脑子里就会跳出白百合的形象,就觉得她特别合适。

 

2

在人生懵懂的状态下被推上一个高度

我晚熟,40岁看别人“吵架”才重新找到人生目标

现在拍戏就像还债 

回顾起来,觉得自己是挺幸运的吧。 

前半生都是在我还很懵懂的状态下,得到一些好的机会,被推到了一个高度。包括考北广,去央视,包括出演当年的偶像剧,真的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我老说这两年在拍戏的时候,都是抱着这种还债的心情在在演戏。其实很遗憾,当时眼界不够,所以,努力的方向和力道都差很多。 

以前就是导演说就这么演,那就怎么演,完全不会去干预。 

现在就不,我会觉得这个过不去就必须过不去,然后你必须要跟我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子。

以前没有一个特别坚定的方向和追求 ,就是一个很游离的人,中间做了很多东西,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我是到了四十岁了,突然才有了人生的目标。 

这个事儿听起来挺荒诞的,可能比较晚熟吧。  

找到人生目标可能是因为看了一些很好的电影吧。 

以前自己在家看电影,中间一定会起来去拿个水喝或是看两眼手机。 

直到去年年底开始看了塔可夫斯基的电影,还看了一些很闷欧洲电影。突然发现我能坐下来看。 

我想那并不是说以前不喜欢电影本身,只是没找到喜欢的类型。 

我反而是喜欢看那种长达三小时,甚至四小时那种很闷的片子。还能看好几遍,我看的特别着迷。 

我还特别喜欢一个土耳其导演锡兰,《冬眠》简直是爱到不行,中间那个兄妹两人吵架,那段戏我都看入迷了。包括前两天看伯格曼的《秋天奏鸣曲》,那段母女吵架很精彩。 

我就在想他们怎么做到的,吵架吵的这么真实,你不觉得他们在演戏。 

好奇演员当时怎么把自己调动到那个状态,或者说导演是怎么指导演员的?而且他们还不是生活那种家长里短的吵,他们从哲学层面,从历史社会学上开始吵。 

当时看的我都崩溃了,在想:“哇塞,什么时候做演员能达到这样的这种高度啊。” 

那种两个人慢慢诉说我好想你啊,这个是容易的。 

但吵架那种节奏当中,有时候可控,有时候失控的那种节奏感,包括两个人情绪点的那种死死咬在一起。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片子,才让我有了坚持做演员的目标。


3

演员是被动的职业

当下剧集的流程,来个故事大纲就开拍

如果要求剧本全了再出演,根本接不到戏 

会感觉到是有一段时间进入了一个低谷期,从事业上也好,各方面也好,就觉得好像进入一个停滞的阶段。 

现在好像也遇不到合适的机会,每接一个新戏,满怀希望去了。 

最后发现好像只有你一个人特别想使劲儿,别人都不太在乎这种,那你就觉得完了。一投入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觉得时间又白白浪费掉了,心里是会挺沮丧的。 

有些戏,它可能从剧本开始就不是很严谨,经常是这样。给一个故事大纲,给前五集剧本,然后说马上开机了。 

一边拍着,后面剧本一边出,大家都在赶时间,结果往往都不太好。 

以前这种情况很少,但近几年就很多。 

如果我要求必须剧本出全了才接戏的话,可能我就真的没戏可拍了。 

这是做演员被动的事,要接受投资方和导演的选择,被选择后作品能不能播出,演员说了也不算。 

有时会有点焦虑,但也习惯了,会想到好的一面,虽还没播呢,但毕竟还有人一直找我拍戏呀。 

《人民的名义》给的是全部剧本,那个剧本非常好。 

我的戏份其实不多,主要都跟陆毅演夫妻俩的戏,跟别人没什么对手戏。 

但我是看完了整个剧本,为什么?因为它太好看了,我当小说一样看的,梳理罗列人物关系和细节,密密麻麻写了两页纸。这是非常好的流程,很严谨。 

后来,我发现真正会成功的一个剧,从剧本开始就是严谨的,才有可能成功。

  

4

能从角色里抽离出来是一个本事,也是一种需要

演员之间可以非常快的缔结友情,也会非常快消解熟络

就像我对我的女儿们  

以前刚开始拍戏的时候,认为人戏不分是一个很棒的状态。后来会觉得说,能抽离出来是一个本事,也是一种需要吧。 

但当你离开这个角色和剧组之后,要把自己迅速抽离出来。我发现演员之间会非常快的缔结一种友情。一旦离开了剧组以后,可能好几年都不会联系,再见面又很快的熟络。 

包括我现在对我女儿都是这样。 

在外地拍戏的时候,我很少跟他们视频,我不是那种每天要视频的妈妈。 

说句实在话,有的时候真的想不起来,就是会有一些极度忙的时候,真不会天天去惦记他们的。 

但小朋友的出现,对生活改变很大。 

后来我开玩笑说,早知道生孩子对演戏这么有好处,应该早点生。当了妈以后你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 

现在回想之前演过妈的角色,演的都不太对劲。 

比如我曾演过单亲妈妈,有一个五岁的儿子,记得有一场戏,这个妈妈交了一个男朋友,他让儿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我就大摇大摆在旁边走。 

当时一个有小孩的人跟我说:“一看就没当过妈。” 

我说:“怎么了?” 

“你要是妈的话,肯定一只手是托着他的屁股的。” 

后来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我知道真的是这样的,你觉得他有任何危险,头都不用回一只手就上去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角色也是一个小孩的妈妈,档期不对,我就推荐了一个单身的女朋友去演。 

她跟我说:“当时有一场戏是孩子在哭,鼻涕都出来了。虽然我也在哭,但就琢磨说这个鼻涕怎么弄,再不擦它就流到嘴里了。我是他妈妈,不能让他鼻涕流到嘴里,然后就拿手就抹了。抹了以后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然后这场戏没有演完,我就手里一直捏着这把鼻涕,我就后来只好偷偷的蹭自己衣服上了。” 

我说:“你没当过妈,所以不敢乱蹭,要是我,我直接擦过来就蹭他围巾上。 

而且我就在镜头里蹭,不会偷偷的蹭,因为你想正常我们每天带孩子,留个眼泪鼻涕太正常,不蹭他身上难道蹭我身上吗?洗大人的衣服多费劲,孩子的衣服反正天天要洗的。” 

你想象不到吧,当了妈的人,就这特别正常。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你才会把握很多这种很细的点。


5

主流观念决定了女演员的戏路

女演员很难碰到一个能往深里走的角色

女主人公不结婚,不生个孩子,这事儿就没完似的

职业方面的焦虑,是演员的必经阶段。 

比如以前演的角色是恋爱的、结婚的,很自然到现在,要去演角别人的妈。 

前段时间有个邀约,这部戏分两部拍。第一部演少年的妈,可以接受。第二部少年成年之后,要演大概五六十岁的妈妈,如果故意凹到那个年龄段也挺费劲的。 

这些东西会带来冲击,自己还没感到衰老,突然有人让你演比本身年龄还大的。 

生活水平进步之后,人普遍都会显得年轻,作为演员更加注重保养,看起来会更年轻,饰演比本身年龄大十岁二十岁的这种的角色会很诧异。 

我开玩笑说,你以为我每年花这么多钱用来去做美容,就为了演一个年龄大这么多的人吗。 

并不是说不能演,而是演一个年纪比自己大这么多的人是不好演的,觉得现在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现在很少碰到特别能够往深里走的角色。 

总的来说,大多数写女性的剧本,还是偏传统一些吧。 

有一次跟两个编剧好友聊过这事儿,我说:“为什么每一个戏写到最后,我不是结婚了,就是怀孕了,要么就抱着个娃,好像这女的,最后不结婚不生个孩子,这事就没完似的。” 

后来她们就说:“主流观念就是这样。” 

我说:“那你们女编剧也会这么写吗?” 

她说:“我们可以不这么写,但导演可能是个男的,导演觉得这个女一号没结婚,这故事没写完啊。” 

“那导演也是女的呢” 

“导演觉得ok,那投资方可能是男性主导的,他就会觉得,这女一号怎么能最后不结婚呢?” 

所以,姚晨的《送我上青云》,我特别喜欢。 

我觉得她很真实,或者说她很真实的表现出一类女性的这种生存现状吧。 

我只能说她说出了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或者说这种生活状态的女性会遇到的问题。 

世界上还有另外一部分,比如像我这样的,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觉得该结婚却总没结成,当时认为是被别人辜负了,现在回看,其实是我自己的潜意识里拒绝过这种生活,拒绝这么早就进入那种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 

其实我选择结婚是个很突然的事情,当时年纪也不小了。 

到现在女儿都上三年级了,我都不知道她们俩成绩,我不知道上哪儿去看他们的成绩,说出来好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真的是不知道。 

生活上,我也只能告诉她们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吧。 

比如说,她们在看一个动画片,看完后她们说,这个人是什么小猪的妈妈吗?然后她有孩子吗? 

我就趁机跟她们讲,人不一定非要结婚,你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 

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有孩子,你可以生也可以不生,你可以结婚以后生,也可以选择不结婚,自己生一个孩子,这都是可以的。 

你要权衡你各方面的条件,你可以自己去做选择。 

我没必要直接灌输,说人生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是告诉她们,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告诉她们,人生是有选择性的。 

 

6

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玩的事儿可做

生活会丰富人生的维度

当然,路要自己走一遍才知道要怎么走 

生活有太多可聊的。 

我微信会有好几个群,有的是观影群,大家一起看看这个电影那个电影。 

还有看花艺群,话剧群,有画画群(约着看各种画展)喝茶的群,还有喝酒小分队。 

最近一个又有了养猫的群。 

可能跟我的星座有关,我的生活兴趣一直在变动,从一开始是美食博主,天天研究做好吃的。

后来成了养花、园艺博主。再后来又开始搞各种手工小制作的,然后又开始疯狂健身。 

好多人跟着我,他们刚开始搞烘焙,弄点心弄饼干的时候, 

“哥儿们我开始健身了,跑马拉松了。” 

然后天天给他们说不要老吃这些东西,你知道这热量有多高吗? 

天天把人家带到坑里,然后我就跑了。 

最近又开始就迷上了养猫,到处捡流浪猫。 

其实很奇怪,很多年前我也养猫但从来没有想过,说怎么科学养猫这个事儿。最近天天上B站看养猫的视频,那种养猫博主,每天普及一个养猫知识什么的。  

都挺有意思的,甭管我人生低不低谷的,总是有很多好玩的事可做。这些生活上的事对演技的提升吧,倒没啥关系,它可能丰富你人生的那种维度。

说到花,这两年闲着没事经营线上卖花的公众号。这事儿是收益最小的,甚至赔本儿的。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却毫无收益,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商都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跟丁丁张就聊到这事儿,聊得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他从没见过我这样的状态,就觉得很逗。 

一共就领导那么俩人,人家还不愿意坐班。天天弄这弄那的,人家就会觉得很烦。 

这我能理解,她在那个年龄阶段,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不止工作。 

我只能说,路都要自己走一遍,才会知道要怎么走。 

跟她讲不要想靠男人,要靠自己去努力。她会觉得你是想剥削我,你凭什么阻挠我去追求我的幸福。 

曾经有一个店里工作的女孩,因为谈恋爱,就辞职出国了。 

但是最近又回来了。她回来我挺开心的,因为做花,需要真的懂花,热爱它才可以做好。 

她离职后,我们还是朋友状态。也挺关注她的,中间她又去谈恋爱啊,又分手啊,又谈恋爱啊。 

我没问她为什么回来,反正就回来了,我觉得挺好。 

我相信她也会开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统筹:橙橙橙

制片:燕娇

采访、撰文:大噪    

内容视觉:斑、鲜和

摄影:李九 

视频:王幸 

造型:潇潇  小媛 

品牌支持:CHICCO MAO

责任编辑:阳子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编辑部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活动,赠送签名书和周边,欢迎添加。

作者


大噪
大噪  @姜大噪
小而宁,大而噪。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