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条件都好,要是不属羊我肯定选你当儿媳妇了!”
京籍京户,三环有房,985高校硕士,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姑娘估计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过年时才会想起来的属相,而在相亲市场上被一票否决。
在北京各大公园的“相亲角”里,除了对户籍和房子的极端重视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奇怪的鄙视链——属羊的人即便其他条件再合适,也入不了为儿女婚姻大事操心的大爷大妈的法眼。
他们认为,属羊的人,尤其是属羊的女性,不是会丧偶,就是会无后,总之就是命不好,不适合结婚。
生肖鄙视链底端的人
实际上,对于属相和命运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忌讳,民间有很多“老说法”。比如“十羊九不全,一人坐殿前”,“马驹子能跑,猴崽子能跳,小羊宝宝没人要”,”生孩子要躲‘羊’避‘鸡’”等等。
近代已经有许多因为生肖迷信而溺女婴的现象。《申报》报道,1882年的浙江有“女子生肖坐羊,败尽爹娘家的田粮,由此乡里之家,未年之女,万无留育之理”,1883年的苏州“本年岁星在未(未年就是羊年)……溺女之风今年必甚”。
这种现象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留存。2014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08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避生“羊宝宝”的现象,53.1%的受访者相信命理、属相等会对人生命运产生影响。
在生育问题上,就有人认为“属羊的孩子命苦”,从而避免让宝宝在羊年出生。但部分迷信的人,对于“羊年忌生子”的忌讳已经到了宁可早产也不愿让小孩属羊的地步。
2003年是羊年。这一年的农历春节之前,兰州要求剖腹产的孕妇人数激增,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的剖腹产手术就比平日增加了十几例;还有大量的孕妇到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几天内就有超过100名孕早期妇女做了人工流产手术。
一位产妇还要求医院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为不足月的儿子进行剖腹产,手术完成后,最终孩子因为自身发育不足而夭折。
在十二生肖鄙视链的另一头,则有许多人相信“龙宝宝”的命运会比其他人更好。民间有俗语,谓“龙年生子添吉祥,羊年生女命不强”,“龙年生吉子,羊年忌生子”。
就业市场上,对属相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规定。2006年是狗年,元旦过后不久,一家位于吉林长春的人才开发公司到上海招聘,招聘启事中写道:“招聘属狗的人才,猎狗情义无价,诚实、守信、有速度、有质量,只要您属相符合,只管应征。”
公司HR表示,之所以要求要属狗的人才,是因为公司认为人的属相和他的能力、品格有必然的联系。属狗的人大多热情、诚实、守信,公司也希望员工都“像猎狗一样敏锐和忠诚”,因此应聘机会只对属狗的人开放。
而对属相的要求在婚恋市场上则更加纷繁复杂。生肖大多以自然界的动物为原型,因此民间根据许多俗语来界定两个属相是否适合婚配。
例如,属狗和属鸡的人不适合结婚因为“鸡犬不宁”。类似的还有“羊人虎口”,“青龙克白虎(龙虎斗)”及其延伸的“小龙(指蛇)虎斗”,“一山不容二虎”,“虎鼠不结亲”,“两只羊,活不长”等等。
在排除了性别、一般年龄差等影响因素以外,蛇虎配和鸡狗配在婚配中被回避的情况最为严重。这两对不仅在民间俗语(小龙虎斗、鸡犬不宁)中被排斥,在所谓命理学的“六害”(指的是六对属相之间五行不调,会造成互相伤害的结果)中也是被忌讳的(蛇遇猛虎如刀断,金鸡见犬泪交流)。其次是“龙虎斗”的龙虎配和“两只羊活不长”的羊羊配,婚配概率也比平均值低约6%到8%。
脑补出来的生肖法则
说属羊的人命不好,显然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是如何得来的呢?
对迷信的“相面术”的加工和歪曲,产生了属羊女性忌结婚的说法;这种说法经过扩张和泛化,演变成了“属羊的人命苦”的定论;再经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酵,这种观念就越发深入人心。
属羊女性忌结婚的说法,有一个荒唐而漫长的转换过程。
唐代,相面术称“妇人目有四白,五夫守宅”,意思是如果妇人眼睛眼白太多,看不见眼珠,就会与丈夫同时有四个男人,即淫荡;或者会克死五个丈夫,即克夫。
而“目有四白”和“羊”联系在一起,则要从谐音替换说起。汉代王符在《潜夫论·相列》里写道:“《易》之《说卦》:巽,为人多白眼。相扬四白者,兵死。”其中,“相扬四白”四个字被单独拎出来说事儿,本来意为显露的“扬”,被替换成“羊”,这句话就从“眼睛的长相显露较多的眼白”变成了“眼睛长得像羊的人眼白较多”的意思。
另外,五代王朴的《太清神鉴》有言:“羊睛四白定孤孀。”也把“四白”和“孤孀”联系到一起。从此,四白之眼一面连接着羊,一面又象征着淫乱、克夫的女子。宋代《太平广记》里“淫妇人,目有四白,五夫守宅”就是明证。
生肖文化已经大约于东汉定型。这种本来仅限于相术的“目如羊目,相刑骨肉;羊目四白,奸夫入宅”,经过民间一向善于夸大和比附的加工后,变成了属羊的女子命不好的说法。民间的联想能力总是令人惊叹的,妇人目如羊睛不吉利,属羊的女子自然眼睛像羊,这是流言理所当然的推断。
明清时期,这种说法已经广为流传。明代《金瓶梅》里就有女子前世作了孽,今生要遭受属羊的惩罚的故事。清代《镜花缘》里也提到“俗传女命北以属羊为劣”。
到了近代,因为种种事件,谣言四起。“羊”和“洋”谐音,义和团便以“杀羊”作为宣传口号,来为对抗洋人造势。加上慈禧和袁世凯都属羊,人们便把对这两人的怨气直接撒在了属羊的人的头上。“慈禧太后命不长”的诅咒犯了忌讳,“十羊九不全,一人坐殿前”的说法就令人心领神会而易于传播了。
另外,对属虎的女子,民间也有极大的偏见。“俗传女命北以属羊为劣”的下一句是“南以属虎为凶”,意思是属虎的女性过于“厉害”,因此对丈夫有害。近代民间除了羊年溺女以外,虎年也会溺女婴。例如福建“闽俗女忌属虎,如遇寅年溺女尤多”。
这种忌讳同样来自对老虎本身禀性的比附。民间称属虎的女子不旺夫家。如果是“上山虎”(前半夜出生)则尚有回旋余地,因为上山的老虎并未伤人;但若是“下山虎”(后半夜出生)是下山觅食,则会害人,因而万万不能娶进门。
至于大家对“龙宝宝”的偏爱,则更为简单一些。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神兽”,本就有吉祥之意。而十二生肖中的龙常与皇权联系在一块,皇帝也常以龙种自夸于世。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龙都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征兆。因此,大家对龙的偏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越焦虑越迷信
相信生肖能够决定命运,这种执念之所以能从千年前延续至今,是因为它背后的心理机制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共通的。
迷信形成的心理原因,是人们对控制感和心理安慰的需要。整个社会的焦虑感越深、压力越大,类似“生肖决定命运”的这种命定论就越流行。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那些住在受导弹袭击的以色列地区的居民,比住在没有导弹袭击地区的居民更加迷信。人们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会通过迷信行为让自己感到对不确定结果有一定的控制力。
但这只是迷信产生的原因,类似“羊年女人克夫”这种能够流传好几个世纪的迷信,则是偶然强化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做出某一种行为后,恰巧伴随着某一种结果,个体就会认为这种行为和这个结果有关。如果个体想再次得到这种结果,或者避免这种结果,他就会去实施或者避免类似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每隔15秒给两只鸽子喂食,几分钟后一只鸽子绕着圈儿走,而另一只鸽子在地上擦脸。鸽子某些具体行为和得到食物的结果建立了偶然的联系——要想得到这样的结果,就应该实施当时的特定具体行为,这种特异性反应就是迷信的产生机制。
这种迷信一旦得到强化就很难消退。如果一个人已经持有这种迷信观念,那么坊间传闻和媒体报道中每一个相应的结果,都在不断地“印证”这种偶然联系。
《福布斯》2002年报道称,从美国前400名富翁中,按照中国的生肖规则,有11%的人属龙,高于其他生肖,由此看来,属龙的人更加幸运,或者更加善于利用与生俱来的人力资本。这些报道更加会间歇性地强化人们认为“属龙的人命运更好”的观点。
除了相信外界的传闻和报道外,人们还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证明”这种结果,这就是“自证预言”。所谓“自证预言”,根据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的理论,是指由于初始虚假的情境定义引发了新的行动,因而使原来的虚假定义变成真实的。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效应。
乔治梅森大学莫卡特斯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诺尔·约翰逊和教授约翰·奈研究发现,美国1976年亚裔小孩的出生率出现了一个波峰,这一年出生的亚裔移民二代,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比不是属龙的孩子高0.34年,属龙孩子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也相对更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父母相信属龙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命运,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本。而这种资本投入的增加整体上确实会让孩子发展的更好。
说来说去,生肖和命运到底有多少联系?还真有人进行过实证研究,目前的研究结论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的谭远发教授提取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分属十二生肖的人们的命运,从教育、就业、婚姻家庭、收入、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地位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属龙的在教育年限和收入上状况最差,平均教育年限比属猪的少了0.44年,比属羊的少0.1年;属羊在主观社会地位上表现最好;丧偶或离异的比例则是属虎的最高,为6.91%,属猴的最低,为4.75%;主观幸福感方面,属牛的最高,属兔和属鸡并列最低。
这表明,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十二生肖之间都没有必然的差异。在控制了户籍、性别、政治面貌等其他对命运影响较大的因素以后,研究结果发现,生肖在因变量上的回归系数大多不显著,十二生肖在命运的这六个方面并没有什么必然性差异。
若真要生肖来背锅,1967年的大妈和1991年的小姑娘,谁也别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