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6~2017-3-12
本周单字“婴”。近一周间,“巨婴”一词忽成热议,热到敏感,很意外。这敏感本身也是一种“巨婴思维”?多半是吧。
一个语词或一个概念大面积流行乃至引发讨论或热议,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上周末,热播真人秀《中国式相亲》上的“洗内裤”话题,让“中国式巨婴”再上热搜——回答“儿子内裤该谁洗”提问,那位中国妈妈“表现得十分歉意,‘不好意思,我儿子内裤是我洗的……(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好儿媳妇,回家给我儿子洗内裤’”……这话题的设置乃至所谓争议很“编剧”,可一条小内裤已将一个庞大的“巨婴”群体推向公众视野。
2012年底观看《1942》,学者武志红对影片中那个”军需官嫖妓”的细节印象深刻,那军需官“就是一个巨婴而已,要一边吃奶,一边做性事……巨婴,好像是我们大多数国人的共同写照,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后来,武志红将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让很多人不舒服:看见镜子里的那个真相,不舒服。
英雄果然所见略同——2015年元月底,作家黄佟佟曾以“巨婴男陈赫和保姆女许婧”为题写过一篇娱乐快评,其中“巨婴男”与“保姆女”算互生互文组合词,“巨婴”之称,从熟语所谓“大男孩”变迁拓展,被黄佟佟迁延出“自我中心”“逃避责任”“全能自恋”等“巨婴品性”,它超越“大男孩”之囿,逐渐成为更多观察者探究、思考的USB接口……有电。
汉字“婴”为会意字,《说文-女部》的解释说,嬰,颈饰也,本义为女孩项上的颈饰,引申义有缠绕、遭受、触犯、初生的女婴、婴儿等。
▍承重墙倒了多用几根柱子顶起来
来自品玩推荐作者明宇本周文章,谈及作家高晓松新近推出第四季奇葩说罗振宇补位高晓松时闻,作者说:“马东还算是聪明的。高晓松走了……他又拉来罗振宇和张泉灵加盟,且不说导师的辩论水平怎么样,人多的好处是想法更多、角度更多,气氛更活跃,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进来。承重墙倒了,多用几根柱子顶起来,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表达真爱可以写万言情书,也可以打个比方,吹声口哨。
▍往事杀
来自搜狗“字媒体”本周报道,这一期的“往事杀”特指我们老百姓手机里那些舍不得删除的短信,千奇百怪,大都暖心暖肺的。我看了好几遍的,是那则女儿跟妈妈的对话:“妈妈:‘下班了吗?还吃晚饭吗?’女儿:‘家里有啥啊?’妈妈:‘一个四十多岁依旧美丽的女人’”……在网络流行语阵仗里,“杀”正在成为一个高频词根,从“背杀”到“怀杀”,从“摸头杀”到“回头杀”“转角杀”“开门杀”,杀来杀去,居然杀得褒义满格……至于这里的“往事杀”,它其实只是“回忆杀”一个变格版?
▍别去信什么百度知道
语出作家云也退本周专栏,讨论汉诗翻译,作者认为,“翻译汉诗很难,因为中文和英文是完全两种语言逻辑,汉语古诗更不待言,如果仅按字面来理解,诗即非诗……你可以从权威的古诗辞书中查到解释,记住是权威辞书,别去信什么‘百度知道’”……这其实不是黑百度……划清承担之责,对谁都好。
▍不喜欢
来自极客公园本周消息,最近,Facebook谨慎地在Messenger聊天中测试“不喜欢(Dislike)”表情包。两年前,扎克伯格曾说会认真研究网友提议增加“Dislike表情包”的建议,但至今“不喜欢”还仅仅是个内部测试版,语言研究者Vyvyan Evans说,“人类从口语中表达的70%的含义都来自于我们的身体语言及面部表情,Emoji表情的流行基本可以满足我们在语音对话之外的交流需求”……这当然不错,不过,果真上线后,就国人人前“久仰”人后背“怒撕”的德行,“怒斥”怕万万不会像“怒赞”一样流行。
▍没有房你只能叫阿姨
来自作家十年砍柴本周推荐,语出长沙某售楼广告文案:“你与岳母的距离,只差一套房,没有房你只能叫阿姨”……砍柴感叹:“长沙卖房的,真有创意。文案直指人心呀”……看完点评,我媳妇说,那“人心”不就是“准公公婆婆”之心?好生歹毒。
▍跳坑
语出作者孙圈圈本周专栏,讨论“金三银四”跳槽季,作者认为,有的人真是在“跳槽”,有人其实是“跳坑”,“如果你的选择只是考虑短期利益、跟长期战略不匹配,就会像在森林里漫无目的地行走,很可能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都说什么家世、运气、选择,但在我看来,正确的方法,永远是普通人门槛最低的逆袭之路。”
▍我有一辆抵制日货时候买的韩国车
来自饭友随便丸丸推荐:“在某条抵制乐天的新闻下看到一个很惨的回复:我有一辆抵制日货时候买的韩国车,现在怎么办?”……是啊,怎么办?
▍智能安全套
来自电媒“创见”本周消息,最近,“英国一家安全套厂商发明了一款智能安全套……这款智能安全套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人炫耀自己有多厉害,它甚至不是正儿八经的套套,而只是一个环。它更多地是通过收集数据,帮助男性诊断自己的性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活品质”……这新鲜玩意当然足够时髦,可怎么想,都像是要在床笫之间安上个“卧底”,跟这个卧底于我弟的劳什子比,推友AirSurG畅想的“中老年智能裤子”才低调实用:“迫切需要中老年智能裤子,未拉裤链一出门自动震动报警。”
▍一个角度为5度的纳米级笑容
来自作者平四眼本周快评,作者认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因由之一在于满足了少女心的焦虑与期待,“女观众是国产剧的收视主体,所以少女心就是电视剧行业的印钞机”,当然,“男神”扮演者表情的暧昧与细微也很要紧,“一个角度为5度的纳米级笑容,少女们都能脑补出一出折子戏。”
▍卫星视角
语出评家圆大哩个豆本周豆瓣影评文章,谈及奥斯卡新近提名片《雄狮》,作者认为,它“最能温暖人心”:该片开篇处的“视觉奇观”“绝不止展现视觉奇观这么简单。毕竟,这种‘上帝视角’的镜头其实并不少见,而在这部电影里,可能‘卫星视角’这个词才更为贴切——因为,这就是通过谷歌地图观察地表的视角”……从“上帝”到“卫星”再到“谷歌”,这段暗喻式递进虽有软文之嫌,却清澈透底,讨人喜欢。
▍冒犯也是一种观看
近日,“民谣歌手陈粒为‘青春版《红楼梦》’创作的主题曲《戏台》上线,在网易云音乐冲上热歌榜第五,一万多条评论里大半为她鼓掌,有异议者尽数遭到‘讨伐’。”评家张丰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要沉下心来看书是非常困难的……就这个角度说,冒犯一下《红楼梦》也不是坏事。冒犯也是一种‘观看’,是一种‘唤醒’。相对于垄断话语权的‘红学会’,让市场去尝试多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未尝是坏事。”
▍表脸艺术家
来自新浪网友江南西Q周二推荐,语出媒体人刘春当天微博:“我们有配音演员,也有配脸演员;我们有表演艺术家,还有表脸艺术家。哼!”……这个基于IP烂街、抠像成风、替身遍野的语境中的新词确切而新鲜,定语“表脸”快速连读,语义瞬间叠加了个口头詈语,满腔嫌弃夺字而出,妙哉。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来自饭友本周推荐,语出余秀华诗作《我爱你》:“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我爱你》是余秀华写于2015年的一首作品,它提心吊胆地反鸡汤,却从未忘记“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IP迷信
来自作者话剧人本周文章,讨论古装剧越拍越难看的原因,作者认为跟“得IP的天下”的执念有关,选择IP为剧本蓝本,并非全错,“但如今的古装剧改编,并不注重IP本身的质量,只要你是IP,只要你有粉丝基础,无论你多糟糕多烂,都可以开拍,”而这就是所谓基于资本涌入导致的“IP迷信”:“编剧史建全话糙理不糙地说,资本进来就是一条狗,专门找屎吃。”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责任编辑:向可 xiangke@wufazhuce.com
作者
|
黄集伟
黄集伟,专栏作者。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