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哲学课(1)


文/七格

作者按:
十年之后,重新看自己年轻时写下的这些鲁莽文字,深愧当时年少气盛、张嘴就来。所以这次绝大多数哲学家,基本都是推倒重写了一遍。当年太无知,也太狂妄,好在现在有一次可以弥补的机会,让我不至于终生懊悔。

也许再过十年,回头再看这次所写内容,依旧会哑然失笑,想就这点水平,还好意思普及哲学,但那也是十年后的自我批评了吧,至少我现在是认真校订了每一篇,争取让每一个哲学家,归位到他们应有的位置,当然,这里面有我的哲学态度,这个态度是偏分析哲学的,偏数学物理的,尽管在校订时,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太偏,要兼顾一些,要懂得平衡的艺术。但后来也就放弃这打算了。我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那就首先满足一部分人的愿望,至少其中有我自己的愿望。反正天下和我哲学态度相左的学者多的是,有他们在,我再怎么偏激,到头来终究是能够中庸。

感谢小饭记得我曾写过这些文字,他说他想让one的读者接触一些不一样的知识。让这些哲学家在各种奇特的角度下被观察与评价,虽然这是对哲学史的一次扰动,但是,我要让哲学史能照进未来,就必须先点亮它的过去。

这些哲学家,他们有英雄有叛徒有君子有小人,可是在文字之外,他们将恢复他们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不受任何后来者的评论影响,这是我对历史舞台最小心也是最大胆的一次处理方式:在时间长河里,任何过去的历史都是电影,任何历史中的人物都是演员,散场时,只请观众不要遗忘雨伞和皮包。



柏拉图 Plato (前427~347年)


 
这是一个雄性激素爆表的古希腊人,肩宽,额阔,整个看上去像一座会移动的城门。为了赞叹他那令人惊诧的宽阔,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柏拉图,而他的真名却鲜有人知:阿里斯托克勒斯。

柏拉图设想了一个理想国,在这个国家里,他只安排哲学家来做皇帝,而像秦始皇汉高祖这些本该当皇帝的,可能只能去跑快递送外卖了。不过你要真去阅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他那个理想国里的哲学家,必须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今天那些连打气球的枪都摸不着跑一万米都不敢想的哲学家,都是不行的了。

柏拉图身先士卒,凭着城墙般的身架子骨以及一身摔跤绝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立下功勋,复员后就开始在政途上奋斗,以实现他的理想国梦想。可惜,古希腊的政治也是个纸牌屋,再加上他老师苏格拉底被杀的噩耗,使他最终把所有未偿心愿,全塞到了他的阿卡德米学园。这座学园位于森林之中,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结庐在林中,绝无pm2.5。

柏拉图网罗各地英才,让他们来学园教书,然而他却担忧小说家画家这类艺术人士也慕名而来,为阻止他们入内,这个古代城里人也很会玩,他在学园门口写下这样一行大字:“不懂几何学者,勿入内!”。写得很没礼貌,但理科生却无不欢喜踊跃,我的柏拉图,我的柏大大!

柏拉图干嘛这么拒绝不懂几何学的人呢?原来,他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天地之间,存在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那里有着最纯粹的理型(相当于数学里的三角形)和载体(相当于物理学里的场),当理型敲在载体上生成物质后,剩下的活就只有摹仿了。摹仿,相当于从纯粹的理念世界向杂乱的现实世界作投影,每投影一次,就会损失信息,因为投影会降维。比如,皮影戏就是用二维世界摹仿三维世界,里面的皮影人物只要一转身,就成了薄薄一层,原来在三维世界里的侧面信息,是全部缺失的。几何学是研究和描述那个理念世界的工具,需要构造和还原那个相对比较高维的世界。所以不懂几何学,真的不要进他的学校,他这是为你好。

出于同样这个原因,柏拉图在著作里还吊打了同时代的伟大诗人荷马:他认为荷马这些诗人,在作品里摹仿医生说话的样子,而医生呢,又是摹仿理念中医神的样子。这样,荷马的作品就等于是摹仿了两次理念世界中的医神,相当于降了两次维。同理,画家的作品也是降了两次维。唉,四次元理科神,当年就是这样藐视二次元文科生,世界从那个时候起,就是这么不公平。

但实际上,柏拉自己诗人气质也够浓的:第一,啰嗦,第二,推理慢,第三,厌恶摹仿的柏拉图自己在著作里摹仿苏格拉底说话,摹仿得栩栩如生。可见柏拉图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也是砸够狠。而且吧,恶人自有恶人磨,后来他竟被毕达哥拉斯学派拒之门外,因为人家认为他是诗人,不配进圈。

不过现在看来,其实是毕达哥拉斯他们理亏:柏拉图在数学上的见解,要比老毕他们更抽象,更形式化,当后者还在感官世界里神神叨叨忘乎所以时,柏拉图已除却巫山不是云,在这方面,连亚里斯多德都差他好远。亚里斯多德吧,就一老实孩子,看不穿质量其实是个傀儡,于是就无法理解柏拉图的载体怎么可以没有质量?然而,电磁场它们的确都是没有质量的。而且,今天我们还确认了有希格斯场,明白质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赋予的,基于这样的知识背景,回头再去数落亚里斯多德,也是有点不厚道,不过比比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真的不太适合做理论物理吧。

吃饱饭没事干后,大家跟着我一起仔细想想,就会觉得理想国真蛮理想的:一个善良的纯粹的几何世界,不食人间烟火,不用朝九晚五,只要做做几何题,做不出可以问柏拉图,反正他也不一定做得出。理想国里有柏拉图迷恋的各种正多面体,其中有一种正多面体是正四面体(很难想象的话,就想一想粽子的形状吧),如果给这种正四面体加一个中心点,并把中心点和四个顶点连起来,那么,它就是一种四维世界的几何体在我们三维世界的投影,这种四维世界的几何体,叫做正五胞体。柏拉图在《蒂迈欧篇》里曾提到过的“第五个几何体”,但并未给出更多解释,只是说它是一切动力学上的基本构造元素。我猜,可能说的就是它吧。这种正五胞体,也是如今万有理论中一种叫做“因果动力三角论”的基本元素,在这个理论里,时空基本单位就是这种几何体,有物理学家试图以此解释宇宙所有一切。所以在我看来,柏拉图以其特有的数学品味,在2000多年前就给今天的理论物理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物理学家鼓捣了几千年,好不容易发现了点什么,却发现佛陀早就在山顶上等候他们了;我得说,要没柏拉图指点,物理学家还见不到佛陀呢。

至于佛陀嘛,我也不以为他有多神:按他们信佛的说法,佛的智慧是遍历一切的,那这就意味着佛陀他早早占据了每一座山头,这样无论物理学家爬的是哪座山,哪怕是座谬误的山,也都会遇见他。所以佛学对物理学有时开的玩笑,物理学家还是别太当真了。
 
推荐阅读:《国家篇》,《蒂迈欧篇》


巴克莱 Berkeley (1685~1753年)
 


巴克莱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爱尔兰哲学家,很多由于坚信唯物主义于是头脑简单或者由于头脑简单于是坚信唯物主义的杀马特,经常没事找事就把他揪出来批判一通,因为他竟然宣称“存在就在于被感知”(Esse est percipi)。这是几个意思?如果世界的存在就是在于被感知,是不是就等于在说,你眼睛一闭,世界就不存在了?或者更进一步,全世界的人都闭上眼,那等我们再睁开眼,月亮地球太阳全没了,星星也不见了,你我他连带巴克莱自己也一块儿消失了?太主观,太唯心,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人谁啊?爱尔兰哲学家?请把他叫过来,我们保证不打死他。

事实上,巴克莱这个宣称,还是有下半句的,他接下去要说的是:如果大家都把眼睛闭上,那么,上帝仍旧在感知这个世界,所以,世界照样存在。

无神论者是百分百无法接受以上观点的,因为上帝对他们而言就是一条可有可无的盲肠,只要让实体在我们的主观世界外能独立存在,那盲肠就可以割掉。有神论者当然不同意,于是双方就此展开跨服战:不是万物消灭上帝,就是上帝消灭万物。那么问题来了:谁赢?

虽然在《海勒斯与菲罗诺斯之间的三篇对话》里,巴克莱继承了对话体特有的话唠特征,但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巴克莱用很短的篇幅,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上帝活,万物死。

在今天看来,有神论和无神论这两套互相矛盾的说法,其实都可以成立,因为它们都只是描述系统,描述系统彼此间出现矛盾,是我们描述者的问题,不是描述对象的问题,之所以我们会出问题,是因为我们也在描述系统里,无法跳到描述系统外面,把我们和对象全部当做对象。

那怎么办呢?既然跳不出去,那到底我们该信哪种论呢?其实很简单,你想想,易到和滴滴是可以装同一部手机上的app,哪个打车便宜我们就用哪个。同理,这两种论调,自然也可以哪个方便用哪个:考察日常宏观世界,比如月球,我们就用无神论,这样不管我们观察还是不观察,用什么方式观察,月球永远就是那种状态,而要是考察微观尺度,尤其到了粒子层面,我们就用巴克莱的感知论,我们观察的时候,粒子就以我们观察的方式来呈现,我们不观察的时候,神帮我们照管着它们的状态,比如处于量子叠加态。

巴卡莱还认为,空间是不可能无限细分的。尽管在数学世界,实数轴是可以无限细分的,但在物理世界,我们还是得承认,存在最小单位的普朗克长度,大约是10的-35次方米,这是时空分辨率的极限,如果再小下去,来自量子场论的计算结果,会立即发出高能预警:“前方出现微黑洞,禁止通行!”当然,在我看来,微黑洞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挥挥手,微黑洞穿过掌心如恒河沙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脑补一下,这将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另外巴克莱还有一个牛逼的脑洞,这个脑洞直径太大,已经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跟牛顿和爱因斯坦关系比较大:巴克莱是反对当时牛顿的绝对空间的,并认为绝对空间这种东西,可以和万物一样,也能被彻底消灭掉,我想,巴克莱可能早了几百年,就有了一些很奇特的关于时空是一种流形的想法,这些想法后来引爆了马赫,而马赫后来又引爆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后来再引爆谁,就很难数得清:脑洞已经豁开,只能数不胜数。

后来,我们的巴克莱当上了主教大人,就跑到地球另一边的百幕达地区,想办家神学院,最后的结局是他把资产全无偿送给了美国,美国人为了报答他,就把加里福尼亚大学的一座分校,命名为巴克莱分校。丘成桐、陈省身、佩雷尔曼都是那座学校的,如果这三个数学大魔头你都没听说过,张爱玲总听说过吧?她在那里也从事过两年学术研究,却因论文不符学术规范被解聘。也许,对天才来说,存在就在于被规范吧。
 
推荐阅读:《人类知识原理》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前570~495年)


      
谁在悬崖沏一壶茶
温热前世的牵挂
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
爱恨全喝下
 
当希帕索斯被他的同伴们抛入海中喂鱼的时刻,他会想什么呢?会想自己成为海鲜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吗?还是会恨不得手捏一把豆子,狠狠砸向毕达哥拉斯的老脸,并大声宣布根号2永垂不朽?

千年前的悲剧传说,总令我在听戴爱玲他们唱这首歌时,黯然神伤。希帕索斯,可能是毕达哥拉斯最优秀的学生,却因发现了无理数,于是无法在这学派容身。这学派,号称男女平等,思想进步,政治正确,包容异端,实际上是个半数学半宗教团体,他们狂热崇拜整数,认为一是万物本源,二是对立否定,三是造物形态,四是创世象征,五是男欢女爱......此外,他们还定下规矩:不许吃豆子,不许碰白公鸡,不许用手拣掉下的东西,不许把面包掰开,等等。

还别说,虽然听上去这个团体神五神六,类似鞋教,但实际上他们还是做出了很多伟大发现,包括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公式3²+4²=5²。也许数学家和疯子,从古希腊开始就分不太清楚。

神秘的数学被弄成了诡秘的术学之外,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还分了智力等级:那些聪明得欲仙欲死的成员,都属于内圈,像定理证明,音阶关系等等,全是他们的事,而那些笨如猪狗但愿意持之以恒的,则属于外围,有外围男,也有外围女。---不要多想,想多了一样扔海里做海鲜。

希帕索斯就是死在内圈手上,套用今天科幻小说《三体》里的说法,他就是黑暗森林的牺牲品。希帕索斯大声宣布,他发现按照毕达哥拉斯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边长都为1,那么斜边就不是整数或者分数,而是一个好没道理的数,今天,我们知道这叫根号2,是个无理数,但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有人全炸了锅:怎么可以这样,希帕索斯怎么可以吃豆豆?吃完豆豆竟然还放屁?放屁宣称存在无理数?这暴露了思想坐标!他必须被清除!

这就是我把毕达哥拉斯拉进来,把他看成是智多星吴用的原因:是的他很厉害,他第一个提出几何需要先有公理,他第一个提出几何需要证明,他第一个提出把锅子取走后留下的锅灰要抹平......但他害死了王伦,我读水浒时,总为王伦鸣不平,他不就是有点自己的小算盘吗?对晁盖吴用等也不失礼数,林冲你们志气大,牛劲足,把他赶走就是,凭啥将他命取了?

毕达哥拉斯害死希帕索斯之后,自己也没好下场。他把团体成员按智商分成高低两类的做法,得罪了一位有钱的贵族,那贵族笨,进不了内圈,却也不满意当外围,就带人攻击学院。混战中毕达哥拉斯逃得飞快,本来他倒是可以保住一条老命的,如果他躲进豆子田的话。但他不敢亵渎豆子,就连臀带人绕圈跑,结果,一个聪明绝顶的老怪,就永远倒下了。在我的想象中,临死前他仰望天空,喃喃念出最后的绝句: 汝当知晓,循规依律,宇宙之性,诸事如一。

当然也有说毕达哥拉斯还是逃掉的,这对热爱数学和术学的死宅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好吧,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愿意他逃出生天后,创立了著名的飞天面神教,那位面神就是毕达哥拉斯自己,他坐于一切最好的思想上,如车之御者。我会告诉他,当初他说的没错,我们的确可以把万物都当做数,但不仅仅是整数、分数、无理数,还有复数、四元数、p进数......就跟如今的面条一样,除了Tagliolini、Rigatoni、Spaghetti、Gnocchi,还有兰州拉面、宜宾燃面、新疆拌面、河南烩面......

写饿了,忽念起陆文夫笔下的朱自治,为吃一碗头汤面,天还没亮就起床直奔朱鸿兴面馆,这等食境,我辈自叹弗如,活该只配吃碗速泡面。
 
推荐阅读:《金言》


文字&绘图 | 七格


专栏「一周哲学课」每周一更新,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卫天成 weitiancheng@wufazhuce.com

作者


七格
七格  
科幻作家,动画编剧,长跑爱好者。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