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就像琼瑶戏


文/韩松落


自由女神的见证|欧加琪


朋友让我替他转一条微信,他的女友,参加了一个名叫“天使在人间”的线上选美比赛,该选美比赛做了网页,要网友投票,决定入围人选。他发给我们的,就是这个投票链接,他希望我们能够投票和转发。

我没有转。因为这个投票链接,和大部分投票链接一样,需要关注该微信公号,需要填报手机号和个人资料,还因为,我已经有点怀疑,有没有必要把一场恋爱弄成示爱马拉松呢?

微博示爱,微信示爱,各种惊喜,各种争吵复合,都是他们的恋爱日常,还有一些时候,他会制造各种惊喜桥段,请求朋友加入。朋友拍一部微电影,他一次再次推荐她的女友,希望朋友能让她的女友出演个角色。又有一天,他打电话请朋友去他单位帮他填写一份请假单,因为他为了制造惊喜,头天晚上连夜带着女友自驾去了西藏,可怜我们那不懂得拒绝人的朋友,去他单位接收了半天训斥。

也不是嫌麻烦,不是觉得被打扰了,毕竟这都是些小事,能被他打扰,也说明他对朋友有足够信任和依赖。

我的疑惑是,一份感情,也就是一份感情而已,有没有必要时时刻刻打鸡血经营,有没有必要日夜不停地制造各种惊喜?何况,是在每段感情里,都以这种旺盛的精力制造惊喜?

大导演贝托鲁奇说得好:“没有爱,只有爱存在的证据。”他的意思或许是,爱只是一个空虚的概念,要让这个概念落实,要让它有现实的迹象,必须不停地提供证据。爱从来无权保持沉默,必须得时刻提供它存在的证据,鲜花宝石是证据,情书和蜜语甜言是证据,挽袖高呼口号也是证据,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是证据——平静的爱常被视为消失。

而且,光是正面证据也不行,当事人会渐渐习惯于它的强度,还必须要以不断的负面刺激来激发它的自我保护,所以,有些人会用负面方式来制造爱的证据,今天小小出轨,明天跟别的女人公开说笑话,今天分,明天合,这次当众示爱,下次红肿眼睛撕扯头发,总之,制造爱的证据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制造情节,良性的,恶性的,就是不能是沉默的、平淡的,一个个兴奋的小尖刺,刺激着另一半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情感强度。

我有个朋友也精于此道,作为一个敬业的情人,她铺陈出的剧情令我们眼花缭乱,失踪,割腕,突然离家出走,怀疑自己的姐姐与男友有染,醉酒站在本城最高的大厦顶层给电台和110打电话,我们大惊失色地在出租车上听到了她从电台节目中传出的哽咽……即便他对她的身体没兴趣了,这么跌宕的剧情,怎么舍得放下?她也经常打电话向我们倾诉,清晨、黄昏、半夜……偶然有段时间没打来,连我们都不习惯了,像是报纸的连载小说突然中断了。

我们只能确信她有爱,因为她有情节。

高密度的情节就是爱存在的证据。
有证据的人太多了,所以,对于没有爱的证据的人,人们会不停地跟他们要证据,要他们证明,他们真的是身处一段爱情当中。

例如刘亦菲。

去年8月5日,宋承宪通过媒体承认“与刘亦菲开始交往,希望大家给予祝福”,当天晚上,刘亦菲也发微博承认了这段恋情。

但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并没像别的明星那样狂秀恩爱,很少同框,即便同场出现,刘亦菲的身体语言,也比较拘谨和疏离。所以,刘亦菲最近的两次露面,人们都在刻意搜寻宋承宪的存在,一次是8月25日,她29岁生日,有人在INS上发布了她生日宴会现场的照片,照片中貌似没有宋承宪,另一次是8月27日,刘亦菲在某直播平台直播,现场为观众画画,也没有提及宋承宪。

尽管,后来的种种线索显示,宋承宪出现在了生日宴会现场,但刘亦菲的微博是那么安静淡泊,没有特意提到宋承宪,也没有发布他的照片。
 
其实,从他们开始交往以来,她就保持着这种节奏。据说,起初是宋承宪主动追她,在拍摄电影《第三种爱情》的时候,希望能和刘亦菲合作,此后多种场合,不论是在脱口秀里,还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都热情地表示,刘亦菲是他的理想型,他不在乎年龄、国籍等等差别,希望能把刘亦菲发展为结婚对象,即便在相处的时候,有交流的问题,也可以克服,中文不行,用英文,英文不够,还有翻译……总之,宋承宪的热情扑面而来,而刘亦菲保持着她多年以来的正常节奏,疏离,淡泊。
 
但群众不行,人们看到的恋爱,都是浓情蜜意、你来我往,张扬到世界尽头的,刘亦菲的反应,在人们看来,太淡了,也太疏远了。于是他们搜寻各种迹象,去证明他们在一起,只是为了炒作那部合作电影,炒作CP,后来又怀疑他们已经分手。哪怕刘亦菲经纪人出面表示,刘亦菲对这段恋情非常认真,宋承宪是她的理想伴侣,他们的交往,是以结婚为目的,也并没能阻挡这种猜疑。

所以,明星的恋爱,其实不是他们的私事,他们不是在跟自己爱的人恋爱,他们是在跟全世界的关注者恋爱,他们要给出人们想要的,要发糖,要虐狗,要不断讲述他们恋爱的细节,发布各种亲密照片,就是说,他们永远得给出爱存在的证据,永远要让自己也让围观群众置身于一段恋情之中,恋情是不是真的不要紧,有没有龃龉不要紧,要紧的是得给出令人满意的证据。

有的名人是此中高手,不管他们真实的感情状况如何,他们给出的感情表现,都是无比丰富的,总在微博上互相@,总是发布合影,总能有“粉丝”发布他们在一起的街拍。在颁奖礼上,在访谈中,在综艺节目里,他们也时时散发柔情蜜意,身体语言和眼神都非常到位。只要有这个表现,人们就满意了。

刘亦菲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她不可能有同样的表现,她不愿意给出爱的证据,也从来没有给出过这种证据,她的明星生涯,一直是素白的、淡淡的。我甚至怀疑,她能接受宋承宪的追求,也是因为交流有隔阂,这是缺陷,对她来说可能是优点。

因为,人和人之间,恐怕并不能做道彻底交心,彻底的有效交流,那还不如让一切都停留在举案齐眉的阶段,让交流失效或者部分失效。
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爱的证据?喜欢制造证据,也喜欢看到别人的证据?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某些人在某些时刻所感受到的“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称为高峰体验。很多人被当做情圣,是因为他们能够随时制造这种高峰体验,把这种高峰体验,当做爱存在的唯一证据。

当然,有S必然有M,有这种高峰体验制造者,就有高峰体验热爱者,很多人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够昼夜不歇地提供这种高峰体验,以证明自己的爱。也有很多人,喜欢看到别人提供这种高峰体验,以证明爱的确能以这种强度存在。
 
正常人是不能胜任这种方式的,就像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能胜任琼瑶戏一样,时间精力的限制是一方面,更因为,也少有人能时刻维持高峰体验。能胜任这角色的,多数是情绪既强烈且不稳定的男人女人,所以,被高峰体验喂养起来的爱情,往往也是一份不稳定的爱情,一旦高峰体验不能持续,爱情也就岌岌可危。

林青霞曾说,有的人很浓,有的人很淡,她喜欢淡淡的人。爱情也是一样,淡的爱情,比较寻常,也比较持久。

责任编辑:金子棋 jinziqi@wufazhuce.com

本文付费转载自韩松落见好。

作者


韩松落
韩松落  @韩松落
专栏作家。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韩松落见好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