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规矩众多,新词发明众多----这是一套教育学、心理学、孝道、心灵鸡汤和洗脑术的平庸杂糅,却构成了它威力的源泉。ONE实验室整理了一部网戒中心词典,旨在揭示它是如何借助一套语言系统“怡无色,柔无声”地展开规训的。
文|李婷婷、钱杨 事实核查|刘洋
1、杨叔:临沂市网戒中心中众人对杨永信的专称。其余的医师、护士也相应被称为“X哥”“X姐”。杨永信,55岁,山东临沂人,精神科医生,网戒中心的创立者,其中一切规则、规范、治疗程序、专有名词的制定者。对信服者们来说,他渊博睿智,是苦难家庭的救助者和守护神,“给了第二次生命”的人。对憎恨他的戒网少年而言,他残酷、无情、令人畏惧,是酷刑执行者,笑眯眯的神情中有一种令人恐怖的柔和。
2、永信模式:杨永信创立的一系列戒网程序,从“中西药治疗”到“军训拓展”,从“主、被动晾晒”到“感恩、孝道教育”等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改良,该模式如今拥有多达108个环节。
3、盟友:指被送进网戒中心的“患者”。戒网少年组成戒网瘾同盟会,互称盟友。盟友们既要目标一致,又不能交往过密,产生友谊。相互举报、提防、保持距离是自保的诀窍。盟友入院的理由形形色色,沉迷网络只是一部分。除网瘾少年,网戒中心还收治过同性恋、晚婚的、吸毒的、打架的、自卑害羞的、自闭的、嗜酒的、早孕的、早恋的、家暴的、被父母认为“不正常”的、高考填志愿与父母意见不合的、被家长发现过于频繁打飞机的等等。
4、导入治疗:即电击,核心治疗环节。2009年之前,网戒中心使用的是DX-Ⅱ型电休克治疗仪,杨永信声称所用电流量是3-5毫安。2009年之后,网戒中心使用的是G9805-C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在网戒中心,“电击”是禁忌字眼,禁止谈论,违者将被电击。电击在不同时期的替代说法还包括:“点现钱”、“心理导入”,还有语焉不详的“承担责任”、“提升一下”等等。“导入”按次收费,一位2015年入院的盟友透露,杨叔导入一次100元,其他点评师导入一次80元。
5、小仪器:杨永信对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的口语化称呼。他曾说,“那个小仪器啊,包治百病”。
6、十三号室:进行“导入治疗”的房间。又称行为矫正室、心理导入治疗室。对盟友而言,这个房间等同于“行刑”之地。它总是处于封闭、隔离状态,不可谈论,不容置疑,不对家长可见。
7、家长同盟委员会:简称家委会,是家长自我管理的组织。家委会网戒中心维持运行的重要保障。家长委员监督“盟友”日常行为,管理中心秩序,在一切事务上协助“杨叔”。“盟友”入院时,家长与家委会签订入院协议,家长要保证按照“相信、配合、坚持”的方针。家委会是名义上的管理者,实质上听命于杨永信,对其深信不疑。
8、心理点评课: 点评课是杨永信“打开网瘾患者心灵世界”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家长与“盟友”同时接受杨永信的点评,剖析家庭问题。一场成功的点评课,“在仇恨、敌视、排斥中开始,在泪水、拥抱、微笑中结束”。
9、加圈:网戒中心实行圈机制,违反规定就“加圈”,等于增加不良积分。加圈的考核标准细分为心态、卫生、职责、亢奋、兴奋、作业、睡觉、无聊等等(不同时期参数、标准有变)。每个类别对应不同的“圈”数。点评师、班委都有加圈权限。例如,在走廊上跑动属于“亢奋”,1次亢奋加5个圈。积分每周统计,即“周总结”,每位盟友的圈数累积到规定上限,就要进十三号室“兑现”,即电击。
10、减圈:如果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比如上报及时,可以减相应数量的圈。目前该说法据说已取消。(兑现、减圈的定义来自一位2014年入院的盟友,2015年的一位盟友说,已取消,但增加了“表扬圈”。网戒中心规则常改常新,与时俱进。
11、周总结:一周内加圈数超过规定上限的盟友要在每周四做“治疗”。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盟友要求的圈数不同。据2014年入院的一位盟友描述,入院不到1个月的盟友累计60个圈就要“兑现”,入院2-3个月是45个圈,入院3-4个半月是30个圈,入院超过4个半月是15个圈。而班委累计10个圈就要做“治疗”。就像游戏通关,越到后期生存环境越严苛。(不同时期具体时间、规定有变动)
12、上报:检举他人违规的行为,也叫“问题反馈”。在网戒中心,人人都不该有秘密,“上报”有益于“盟友”改造。根据一位盟友带出的“心理导入本”记载,严重的如自杀嫌疑、出逃嫌疑、说方言、伸脖子、随意出入储藏室等等,被上报后直接“兑现”。
13、心理导入本:记录需要接受“治疗”的盟友名单的本子。因为名字写上去就要被电击,“盟友”私下称其“电击本”。
14、兑现:加圈达到上限,进入十三号室接受“导入治疗”。
15、表扬圈:据2015年入院的盟友透露,通过上报他人、辩论课上得第一等途径,经点评师点评后可以加相应的圈以示表扬。累积一定数量的表扬圈才可以出院,否则需要以人民币补足圈数。有盟友的说法是,一个圈100块。
16、典型:严重违反某些规定后被特别关照,定为“XX典型”,已知的分类有:兴奋典型、消极典型、坐姿典型、军训典型、日记课典型等等。被定为典型会频繁进入十三号室,相当于某个领域的“老赖”。
17、戒网瘾同盟班会:简称班委,盟友中诞生的自我管理组织,由全体盟友民主投票选举,通常由点评师和家长首肯。班委有给盟友加圈的权限,且通常不会被电击,在吃药、行动自由、自保等级等方面有相当的特权发挥空间。不同时期班委体系有变更,早期班委由班长和多位委员组成。2015年8月时的班委体系示例:
同盟班长——总安全——总纪体——总学思——总话筒——总卫生生活,
二/三层楼长——二/三层学思——二/三层卫生生活——二/三层纪体,
A/B/C组组长、A/B/C组副组长,盟友大室长、盟友小室长,
院内/院外学习组组长、副组长——安全小组组长、副组长——纠操组组长、副组长。
18、起飞:出现盟友不服从的状况时,接待员会使用一种快速控制的方式,叫做“起飞”。由五位每周训练的接待员,分别抱住盟友的两条胳膊、两条腿和腰,头朝上、四脚离地,抬进十三号室,动作迅捷,一气呵成。
19、院内学习组:小组成员需每天下午在教室里自习。
20、院外学习组:小组成员需在每天放学后入院自习。
21、动力挖潜组:在学习组的基础上成立的英语突击小组,后改名为动力挖潜组。
22、相对足疗程:未满一个疗程不许出院,2015年8月入院的盟友说,当时五个半月为一个完整疗程。
23、带对子: 新“盟友”入院半个月内须由一名指定老“盟友”陪同行动,两人在小室外间隔不能超过一米,擅自脱离对子的“盟友”会被“治疗”。这一规则通过贴身监控,打击新盟友出逃、自杀的潜在可能。
24、自我晾晒:盟友或家长公开自曝、反省的行为,方式包括盟友在日记中袒露曾犯下的错,家长在点评课上陈述自己的过错等等。网戒中心鼓励晾晒,按照杨永信的说法,自我晾晒是一个自我纠偏、自我点评、自我反省和大彻大悟的过程。这也是“永信模式”独创的108个治疗环节之一。
25、网上作业:入院一个月以上的盟友,要在网戒中心内部机房的电脑上完成将近几十万字的各项打字作业,包括《我的过去》、《我的蜕变》、《我离地狱有多远》、《我的走偏》等等,每周一次,在机房打,出院上交。相当于戒网“大学”的毕业论文。网上作业未完成不允许出院。(不同时期内容有变动)
26、激励:每天统计出各自小组圈数最多的盟友,一周内超过三次也需“治疗”。属于额外、附加的惩罚机制。
27、高压线:一旦违反就足以直接“治疗”的严重的违规行为。例如,自杀、逃跑、交往过密(或者有相关嫌疑),还包括独自上厕所,对家长发脾气,带对子时对子脱节等。实际上只要出于本人“家长建议”,盟友都可以直接被“治疗”,例如,有盟友因为挑食被“治疗”。
28、触电:触犯了高压线的行为。
29、交往过密:盟友之间过于亲密的现象,属于触犯高压线的一种。异性盟友之间的交往过密尤被警惕。据2014年入院的一位盟友回忆,站军姿时男盟友看女盟友一眼,吃药时男盟友跟女盟友说句话,都可能被上报。
30、挑战杨叔模式:质疑、挑衅、不服从杨永信的行为,后果是“杨叔专场”。
31、杨叔专场:针对某一位特定盟友,由杨永信本人亲自实施的电击治疗。进了杨叔专场的“盟友”通常会接受最为严厉的“治疗”。有人控诉杨把针插入他们指甲盖与指头的缝隙中,使用4台机器同时治疗,把旋钮拧到最大频率,还宣称机器数量“没有上限”。“治疗”对象是通常犯了严重错误的盟友,或是杨认定的顽固分子。
32、全员责任:盟友犯下严重错误,诸如逃跑、自杀等,班委要承担连带责任,集体被“治疗”。据2014年入院的一位盟友说,他住院期间有女孩数次自杀未遂,他所在的班委班子每次都要承担连带责任。一位入院一天的盟友深夜两三点从卫生间的窗户跳楼逃跑,他们也为此承担了责任。实际上全员责任的标准取决于杨本人,当他感觉网戒中心“氛围下降”时,同样全员责任。
33、走偏:行为上违反网戒中心的规定,思想上不接受改变。
34、别动队: 负责抓捕逃跑的盟友和强制再偏盟友返院的组织。由家委会成员组成,一般是强壮有力的男性,包括一些退伍军人身份的家长。别动队出动需收费。
35、精品:2009年,网戒中心新出台了25条“精品标准”,对孩子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进取心、健康兴趣、沟通能力、自控能力、是非辨别能力、抗挫抗压能力、正确使用网络的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满足条件出院的孩子被称赞为“精品”。挽救孩子是打造精品,网戒中心如同一条“好孩子”生产流水线。
36、长效机制:确保出院盟友行为、状态符合规范的机制。对“盟友”来说,这是网戒中心内部恐怖统治在院外的延续。最新的机制里包括分享、充电、深造、再偏四种情况。
37、分享:出院盟友每周定期返院上点评课一天,收费,分享自己的改造心路历程,后按照家长和杨永信的满意程度定性,满意则可回家。
38、充电:家长和杨永信对出院“盟友”的表现有轻微不满,需至少再次入院一周。
39、深造:家长和杨永信对出院“盟友”的表现比较不满,返院深造,至少入院一个月。
40、再偏:家长和杨永信对出院“盟友”的表现非常不满,则至少入院三个月。会进入“开门就进”程序,长效机制中最严酷的一种。再偏“盟友”胸前佩戴黑色铭牌,上面写着“再偏 / 知耻”。有不少“盟友”因为拒绝被抓回网戒中心,跳楼跳窗,曾有人身亡。
41、开门就进程序:只要十三号室开门使用,进入该程序的“盟友”就要去“治疗”。早期说法为“必修课”。被纳入开门就进程序的盟友中曾不止一位因此寻死。
42、程序:特指一种长周期的惩罚,未得到杨永信的允许无法停止。小程序有特餐程序、纠偏信念操程序,大程序有再偏体验程序、再偏程序、全面程序。大程序包含小程序。
43、再偏程序:针对再偏返院的盟友。每周至少电击一次,周总结累计15个圈还要再电击一次。该程序至少持续一个月,同时包含特餐程序、纠偏信念操程序等等。
44、特餐程序:专治挑食行为,一日三餐只能吃白水煮白菜豆腐。
45、纠偏信念操程序:除周日外,每天需要做至少2小时近似于藏传佛教信仰者“磕长头”的纠偏信念操。该操可分解为8个动作,原地磕头,需五体投地。因为运动强度大,是盟友闻之膝软的一种严酷体罚。
46、再偏体验程序:针对即将出院的盟友。为了防止出院后再偏,提前体验再偏程序,起威吓作用。
47、黄金期:一般指出院前一个月的时间。处于黄金期的盟友,开始进入再偏体验程序。2014年入院的一位班委说,对即将到来的黄金期的恐惧,是他后来趁机出逃的原因之一。
48、全面程序:除开门就进程序外,其他程序都要体验的一种全面惩罚程序。
49、传播大爱:杨永信鼓励家长给网戒中心捐钱,捐钱称为“传播大爱”。
注:
1、不同时期,具体细节(比如收费标准、程序先后顺序等等)有变。
2、词典撰写参考公开新闻报道、约二十位盟友的直接讲述以及杨永信出版的《网瘾的是与非》等书籍。